: 這邊有幾個觀念想要請教大家:
: 1. 把手的 Reach 與 Drop 選擇,影響 fitting 的程度會比龍頭長度來的嚴重嗎?
: 看了好幾家大廠的傳統把,Reach 幾乎都85mm起跳...
這邊的情況完全看你的需求,所以答案是不一定。
現今常見的彎把可以依出現的時代和把型分成三大類:
古典把classic round bend,又可細分成大彎/小彎。
人體工學把anatomic,特徵是彎把的部分有明顯的折角。
小彎把shalow/compact,通常擁有最短的前引量和最淺的落差。
然而就像白馬葛格說的,煞變整合把的造型也會有影響,經驗上會把整合把和彎把
作為一個整體來判定。同時彎把的角度和整合把安裝的位置也有很大的變化,這需
要騎士自己去測試是不是有適合自己的使用習慣。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測試看看,
這也是公路車的一種樂趣之所在。
: 2. 假設今天有兩種選擇 Reach 與 龍頭長度搭配
: Reach 104mm + 龍頭 90mm = 194mm
: Reach 70mm + 龍頭120mm = 190mm
: 這兩種組合對於上半身的延伸來說,算是「等效」的嗎?可以這樣去換算嗎?
事實上不會等效,所以不能直接換算。
首先差4mm的情況下,通常已經會在長距離下產生足夠顯著的影響,其次是整合把
裝上彎把後上把位的落差值也會有一些不同。
: 3. Drop 只是單純影響到抓下把位的「手感」與「夠不夠趴」嗎?
確實有這兩點的差別,但整體來看還會有抽車加速和煞車操作等等影響,尤其是在
當年島野的煞把還不能調整拉桿行程的時候,想要調整出最適合自己的設定往往要
花上相當的時間。
從fitting的概念來看,不只是車架幾何角度有影響,人車三大接觸點之一的把手
其實關係到整個控車和上半身的運作。多花一點時間去找出自己最適合的設定絕對
有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