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本小說不是寫給一般人看的,而是寫給曾經在國術圈打滾過的人看的
首先書名為什麼不叫和尚下山?而叫道士下山
因為中國武術往往被敘述成一個求道的過程,例如民初內家三拳(太極、八卦、形意)
武術大師孫祿堂要往生時叫自己的兒子孫存周去買紙錢,說是等一下有人要來接他走了,
孫存周覺得很奇怪,父親身體很好為什麼要講這種話,折返回家被孫祿堂罵回去說
再慢就來不及了,結果孫存周買完紙錢回家孫祿堂已經坐著含笑而逝(據說孫祿堂走時
本來還要交待幾句口訣,但兒子這麼一猶豫就沒學到了)
這種故事在國術圈可說不勝枚舉,形意拳大師李存義去世後有人說他的棺材是空棺,
還有人說他在某某處碰到李大師,他根本沒死。
(忘記有誰說過一句話:中國武學的終極目標就是「求好死」)
很多人覺得道士下山的結局莫名其妙,這要練過國術的人才知道作者的梗在哪裡
第一個梗是主角最後去找的道家高人,這個高人很多人去找他,知道他住哪但是每次門
打開都沒見到人。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告訴大家很多人練了一輩子國術仍然不得其門而入
第二個梗是高人謀生的職業是寫武俠小說,這其實是在諷刺中國武術實質上已經消失,
只剩下「故事」可以講了。例如你有聽過鬼很恐怖,但是你有見過鬼嗎?
因為聽過「鬼故事」的人可比見過「真鬼」的人多的多了!
這跟金庸、古龍武俠小可說是完全不一樣的,武功在傳統武俠小說只是陪襯性質,
主題終究是人世間的愛恨情仇。道士下山作者把主題換成武功,而且是真實的武功,
那如果花了一輩子去追尋真正的中國武術...結局會是什麼呢?
就像小弟也曾經涉獵過幾年國術,感想是...你有沒有聽過一部國片叫
「被偷走的那五年」?XD
蠻建議先去讀作者的另一本紀錄文學「逝去的武林」,讀完再看道士下山,
你會更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