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埃.斯塔威爾(Joe Studwell,另一名周博)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4/1/08
網址: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686526
(本文同時載於FB粉絲頁「書訊分享」 http://ppt.cc/G6PE )
在韓國經濟表現超越臺灣的現今,國人特別懷念當年的亞洲四小龍(Four Asian Tigers
)時代。這個稱號正是用來形容當時東北亞經濟空前地蓬勃發展且強大的韓國、臺灣、香
港和(唯一一個東南亞的)新加坡等國家。那麼,這些東北亞國家(或城市)為何經濟空
前繁榮?而同一時間,為何在經濟上立足於同樣的基準點、甚至更為優勢的東南亞諸國,
如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國,為何在歷經短暫繁榮後逐步灰飛煙滅,經濟一蹶
不振?這本書所說明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兩個東亞,一個成功,一個卻失敗?
這本書在書中列舉了八個國家:日本、韓國、台灣、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及中
國進行討論。之所以跳過香港與新加坡,乃是因為它們並非正常國家(為港口、離岸金融
中心,沒有更多分散人口和農業部門)。並將「日本、韓國、臺灣」作為成功組和失敗組
「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對照,並獨立一章對中國這個規模超巨大的新興東亞
經濟體進行分析。
在分析這些國家的強大與失敗之中,作者以農業與土地政策、製造業與金融業三大關鍵領
域為主軸,深刻地指出了政府在其中進行的干預、行政指導與保護的重要性。並拋卻所謂
文化因素的影響,從客觀層面寫出了更令人信服的成功原因。
作者也將這一發展放在歷史脈絡下進行解析:首先指出了明治日本是第一個透過這個模式
發展成功的國家,因此成為東北亞各國日後發展的楷模與解決同樣發展問題的參考,以及
在冷戰背景下,東北亞與東南亞面臨處境的不同,導致了兩種不同的方向,美國扮演的角
色也就不同。更提及「華盛頓共識」、新自由主義等流行的經濟思想,以及世界銀行、國
際貨幣基金組織等角色在東南亞造成的毀滅性災難,並以此作為例子,指出經濟發展是有
「階段性」的,每個發展階段都有他的做法,富國的做法倘若過早降臨至發展中國家,必
然招來毀滅性且無法翻身的災難。
簡而言之,土地改革是日本、韓國、台灣成功的前提關鍵;而土地改革的失敗,也是東南
亞國家現今的政治與經濟困境的肇因。而東北亞三國隨後的出口導向製造業與工業化,則
讓國家經濟得以發展,但一國的工業發展單靠製造業並不夠,國家需要對企業「出口規訓
」,這時就需要國家緊密控制的金融業配合,使得企業能夠在政府的支持與其建立的國內
競爭體制之規訓下,培養出能夠學習、發展獨立技術、具有足夠競爭力的企業,以此踏出
國際競爭,並成為富有且具競爭力的國家。
相對的東南亞國家對於土改並不積極,在培育製造業企業上不是無心就是缺乏相對的策略
與金融業控制,而受到殖民地時代殖民者思想上、富國與國際組織的影響,更使得東南亞
走向過早開放的道路,使得國家在金融上出現大量問題,製造業也發展不起來,只能做跨
國公司的低附加價值代工,最終這種短期繁榮在金融風暴中破滅,至今東南亞諸國無力爬
起。
然而本書也尖銳指出東北亞諸國發展成功後的問題根源:三國均干預過多;日本對於自己
成功的傲慢與改革失敗,導致了日本經濟受到重創後的爬起緩慢;臺灣發展官僚的保守與
策略執行層面上的不夠徹底,導致臺灣最終被韓國超越,並且因為此經濟結構的束縛,無
力發展出新技術,只能艱苦的在低附加價值代工上生存;韓國培育的大型企業對國家的反
撲等。作者於其中對韓國讚譽有加,因為韓國在發展上執行得最徹底與成功,並且幸運地
在金融風暴中對大型企業的公司治理與經濟結構進行改革,因此奠定了至今的發展勢頭。
本書最終章探討的是中國,作者指出中國實是東北亞三國發展模式的混合體,並以其規模
(而非技術)震撼世界。中國的獨特性正是在於其規模的龐大,加上中國總理朱鎔基的改
革,使中國因此能夠培育出強大的國企與發展,並以政策的成功和人口與市場的龐大克服
困難。然而中國內部的問題也隨著時間而逐漸顯露,經濟發展的速度下降與社會發展的緩
慢,以及技術層面的待克服(如像是作者指出中國技術發展層面仍存有許多問題,如高速
鐵路等技術發展,在最近土耳其的高鐵首次通車就出了問題,可為明證),使中國還有待
改變。
本書當然還有許多亮點與警語,例如批評經濟學的許多不實際,認為國家發展需要立基於
歷史去了解和進行改革,不應迷信富國與世界組織等經濟學者的言論;東亞各國以經濟發
展掩蓋了社會發展的不足,但社會發展才是整體,經濟發展只是其中一部份,不應以經濟
取代一切;教育、民主與法治等是隨著經濟發展而逐漸發展出來,它們並不是經濟發展的
要素等等,都蘊含於本書之中。
本書作者喬埃.斯塔威爾(Joe Studwell,另一名周博)是《中國經濟季刊》 (The
Cina Economic Quarterly) 創辦者之一,並曾定居於北京,擔任《經濟學人》雜誌撰述
,亦是記者、大學講師並曾撰寫過《中國熱》、《亞洲教父:透視香港與東南亞的金權遊
戲》等書。長年身處亞洲,故能長期觀察亞洲的局勢與變化,相信他所寫的著作具有相當
的權威性。
而為了深入探索這些議題,作者喬埃.斯塔威爾(Joe Studwell)深入各國,以歷史縱深
和產業政策為座標,進行一場針對亞洲各國經濟的跨國實地調查紀錄。並透過書中廣泛且
深入的剖析,不僅讓我們對將改變世界未來樣貌的亞洲國家,具備更詳實精闢的新認知,
更讓身處臺灣的我們,能夠對自己國家發展的歷史與結構性的缺陷,有更深的了解,從中
找出改革之方,重振我國的經濟。
本書綱領明確、結構清晰且多以歷史故事引介人們了解這些觀念,故力推本書給想要了解
自己國家經濟發展與東亞發展史、想從歷史汲取更多寶庫的朋友(若有經濟學基礎更佳,
但無基礎者不會太影響閱讀,因我本身並無此一基礎也能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