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好閱讀版:
https://peiyuweng.wordpress.com/2016/03/14/reading-1367-to-discover-hk/
(內有一些自己的碎碎念,所以擷取跟書相關的文字版到書版)
如果要帶一本書去香港旅行,我會帶著陳浩基寫的《13.67》
國中的時候很愛看日式推理小說與戲劇,但後來因為過於膽小及容易將文字影像化的
習慣,閱讀推理小說變成我的惡夢。閉上眼睡覺,書籍內容卻鮮明的在我腦中上演,每次
開著燈睡睡醒醒,看完密室殺人洗澡不敢關門,可能也算是有點被害妄想症。當初在book
版無心看到別人分享的閱讀清單,發現了這本書,書名就吸引了我。甚至到圖書館借書時
,櫃臺人員因為書名還好奇問了我這本書在講什麼,但我什麼都沒查,只是因為書名就借
了,尷尬的笑說其實我也不知道。
書名很簡單,也很複雜。簡單的是推理故事,複雜的是香港社會。
在閱讀之前,仔細思考自己對於香港的印象,維多利亞港灣的夜景搭配著高聳的天際
線,警察、古惑仔彼此追逐的影像從我眼前掠過。對比西方總是以超人來拯救世界,警察
是東方國家中描寫的主體,而他們的形象不總是正面的,亦正亦邪遊走在灰色邊緣。而香
港這座城,彷彿也和警察一樣,看似華麗卻蒙上一層灰。
警察,在香港社會佔有的位置,從電影《無間道》到最近發生的魚蛋革命,從虛擬到
現實社會,他們都是參與之中的重要角色。比起推理,更讓我佩服的是陳浩基設定的背景
,一個警探的故事,串起的是一個城市,一個時代的故事。這也讓我想起了陳可辛的電影
,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書寫的故事了。
讓正義彰顯在黑與白之間
陳浩基成長的八零年代,公正不阿、勇敢忠誠為市民服務的警察,無疑是屬於香港的
超人。從後記中,陳浩基自白現在他眼見香港社會的現象,自己也懷疑以警官作為偵探的
推理故事,是不是成為了一種宣傳?因此,他讓一個理想化的警探-關振鐸做為主角,描
寫1967年至2013年的香港社會,它是一本推理小說,更是反應香港的一面鏡子。
我沒去過香港,對香港其實一點也不瞭解,只知道幾個有名的地標、熟悉的地名,卻
搞不清楚他們的相對位置,還有許多是因為最近香港發生的衝突才熟悉一些,但也僅於表
面的認識。對於像我一樣對香港既熟悉又陌生的人,《13.67》是一本認識香港最佳入門小
說。此書是以六篇短篇本格推理小說構成,所謂的本格推理,即是以推理解謎為主。但每
一篇的本格推理又有其所代表的香港年代,陳浩基以5到10年的間隔,以當年代香港社會、
警察面對的時代事件與挑戰做為背景。這樣的故事編排,使讀者跟著故事高潮迭起猜著兇
手是誰的同時,也邊讀著陳浩基為你介紹的香港。六篇短篇看似斷裂,但其實卻相當完整
,用斷裂的六篇本格推理構成一本凸顯香港現實社會的社會推理小說,陳浩基這樣的鋪成
,完全值得花時間去細細品味。
當然,這是一本推理小說,推理小說的重點就是推理,並不是像學術論文或新聞報導
一樣,詳盡的分析當時的社會脈絡。對於我來說,陳浩基的《13.67》是一個引子,開啟我
對香港社會脈絡的興趣,雖然近期因為港中之間的衝突,使得臺灣人對於香港的興趣增加
,但更多是只停留在點與衝突小尺度的認識。《13.67》則是讓你串起每個點來看香港,陳
浩基以倒敘手法書寫,讓讀者更能以不同的時間尺度來看香港的現在,是如何由過去一點
一滴的構成。
順敘的整理了一下陳浩基書寫的香港背景,更適合我們去理解香港。故事從影響香港
深遠但我們卻陌生的1967年,近期在香港衝突中不斷出現的名詞「六七暴動」開始。1967
年無疑是香港政治重要的分水嶺,對於港英殖民關係,臺灣大多數人的初淺印象是和平共
處,但其實不並然。1967年前,殖民政府與基層的關係有著斷裂,社會福利與教育並不完
善,警察貪污問題嚴重,使得港人不滿殖民政府,加上當時中國文化大革命激進影響,出
現了左派暴動,而這也使得五六零年代香港的難民意識,開始轉為本土意識。[1]
而六七暴動後,政府也開始著手處理嚴重的貪污問題,香港總督麥理浩上任,創立專
門撲滅貪污罪行的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警隊與廉政公署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在
1977年警廉衝突爆發,警務人員與家屬集會宣洩對廉政公署的不滿,並出現攻擊公署人員
的舉動。而最後總督麥理浩發出局部特赦,同時也修改《警隊條例》,授與警務處處長權
力開除不服命令的的警務人員,使得社會風氣走向廉潔,警務內部也進行各式改革,最重
要的莫過於定下警務人員合理的薪資和福利。[2]
距離回歸的日期越來越近,迷惘的氛圍一直瀰漫在香港社會中。1989年,坦克車輾過
天安門的人群,也輾了香港對中國的信心。上到國家層級的政治形勢,下到警政單位戰戰
兢兢的交接,這股不確定性綁住了香港社會的手腳。為了要安穩的上岸,所有事情都必須
以大局為重,犧牲的不只是公義,更是港人的發聲權。中環立法大樓的泰美斯女神,被蒙
住眼的正義化身,現在連嘴也被摀住,何謂公義、正義呢?
1997年香港準備回歸中國大陸的這年,關振鐸退休之日6月6日,也是二戰時被視為最
長的一日的關鍵性戰役諾曼地登陸。這天的動亂不安,關振鐸也一邊掙扎著應該交班給下
屬,但卻又期盼自己能再做些什麼,這樣的心境與港人面對回歸的不安與無助也有異曲同
工之妙,離開香港,又或者繼續留在香港。關振鐸無疑是陳浩基理想化的港人,面對作品
中呈現的現實關卡,雖無法改變即將面對的巨大轉變,但盡力掌握能抓住的未來。
香港娛樂圈與黑道的關係一直都是八卦注視的焦點,而這也成為了陳浩基書寫的題材
。回歸後,香港警匪電影盛行,如《無間道》等港片成為許多人對香港的想像。陳浩基在
書中故事2003年這年,以警察與黑幫之間的鬥智,黑道如何控制娛樂圈,這類港片中常出
現我們不陌生的題材做為主題,對我來說,是致敬那年代港片的輝煌。
而最後2013年,傳奇警探人生劃上句點,其實才是故事的開始。寫到這還是很佩服陳
浩基的故事編排,以關振鐸死亡做為開頭的倒敘手法,書中結尾的驚奇,彷彿參加了一場
大隊接力,接下來的香港,這代香港人準備好接這沈重的棒子了嗎?我想,他們準備好接
下它,並跑出屬於香港自己的未來。
如果你熱愛推理小說,你一定要看《13.67》。
如果你對香港政治社會有興趣,你一定要看《13.67》。
如果你是港片忠實粉絲,你一定要看《13.67》。
話都說到這了,你還能不看《13.67》嗎?
參考資料:
[1]羅永生:香港本土意識的前世今生,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2059
[2]警廉衝突,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D%A6%E5%BB%89%E8%A1%9D%E7%AA%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