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推薦一本好久以前的書「優秀是教出來的」,內容是一個美國老師為了他的班級制定的班規,
就像小散文、小故事一樣讀起來很輕鬆,雖然不是關於教育的意義不過我覺得很有啟發。
以下是對於「教育的意義」我的看法:
「教育」不等於「學習」,而只有個人主體的「學習」才能讓成長。
當然,在教育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學習,但兩者不相等。
如果你指的「教育」是現代的科學性教育、義務教育,
前陣子有一個很棒的youtube影片可以參考
"獻給現代教育體制的訴狀"大概五分鐘的影片
(縮網址怪怪的,可以youtube關鍵字)
簡單的說(影片加一點我的看法)現代教育體制教的主要內容就是知識,
知識對人有什麼用,現代教育對人就有什麼用。
可能是了解歷史、了解自然,也可能是學會算微積分這種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用的東西。
如果你看回古代中國的比較制式教育方式,內容是以四書五經為主,內容只是背誦嗎?
我想還包括了對歷史的見解、對人的道德要求,
而這似乎就是現代人最缺乏,而世界要良好運作所需要的東西。
拉回到「教育」,教育其實也從來不只限定在學校或私塾裡。
家裡父母、長輩的教誨,或是工廠老闆、工頭的指導我想都可以視為教育。
我認為「教育」就是「前人認為有益於後代而著意傳授學問的行為」,
這學問可能是科學知識、是待人處事的道理、是世界觀,端看前人所重視的點,
所以「前人」的角色是非常的重要的。
如果沒有好的「前人」?很遺憾教育不可能會好。
但如果往回到更前面以「學習」、「成長」的角度來看,
教育是非常非常重要,但並非不可取代的。
取代的方法是學生自己要認知到學習與成長是自己的事,然後自己想辦法學習與成長。
我認為這種狀況下即使比較艱苦,還是能夠獲得做人應會的一切學問。
也稍微有機會擺脫自身環境不佳的困境,當然這絕對是非常非常困難,
教育體制的完善仍是不可或缺的。
最後再回到一開始介紹的書「優秀是教出來的」,
裡面很多班規都是教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而我認為這是教育最應該優先教的。
(還有思考的深度也很重要)
這本書是我國小的時候讀的,那時候就很喜歡也學到很多。
所以如果大家家裡有小朋友,
我真摯的建議有機會可以讓這些小朋友自己閱讀關於教育的書籍,
讓小朋友自己「學習」而不要一直等到「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