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孤寂感,是一生的課題──《反轉》

作者: mingjer (李肯特)   2016-11-24 19:57:29
孤寂感,是一生的課題──《反轉》試讀心得
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471813935
有件事,一直在出社會已三年、目前是個普通
上班族的深瀨和久縈繞不去,直到有封告發他
是殺人兇手的信件,寄到女友越智美穗子工作
地點,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才如連鎖效應般
,迅速而徹底地改變了他原本應該要開始穩定
而幸福的人生。
大四那年暑假,深瀨、淺見、村井、谷原、廣
澤一行五人前往村井叔叔的別墅度假,然而村
井卻因故未能同行。在酒足飯飽後,村井執意
要其他人前來接送,才剛考到駕照就被硬推出
去的廣澤,帶著一點酒意而無怨言地驅車前往
公車站,卻沒料到這是眾人見過他的最後一面

隨著告發信的揭露,各對四人職場或生活場域
產生了不小的衝擊,甚至還有人被推落車站月
臺,也直到這時深瀨才發現,他居然對他的好
友廣澤一無所知。因此,他開始想要更深入去
了解廣澤的過去,並找到告發信的源頭……
湊佳苗的《反轉》一貫地承繼她以往寫作特色
,深刻而直接地描繪著各種不同人性的激盪,
以及直探每個人心底最深層的焦慮與渴望。
主角深瀨,因為在高中以前找不到屬於自己的
位置,無法交往到能推心置腹的朋友,於是為
了生存、為了給自己的孤寂感找到一些意義,
以為自己不屑與鄉里巴人為伍、期盼到都市就
學、生活,找到自己的歸屬,卻沒能去認知到
這一切只是害怕被發現「自己沒有朋友」的自
我催眠罷了。
就好像廣澤高中時代同學葵所說的,我們會以
顏色來比擬成自己所遇到的人,有同系色、相
反色、互補色等,而我們也隨時在尋找自己可
以安然待著的地方,有些跟自己所屬顏色得以
互相配合的朋友,這樣不僅能讓我們更自在,
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終究自己並沒有想
像中的那麼糟。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關
卡就在於自我認同,而對於深瀨而言,或者更
多湊佳苗的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認
同焦慮:《少女》中那個想探索死亡樣貌的女
孩,努力做出的各種試驗或嘗試,藉由尋死來
認識到自己活著的意義以及被肯定、《為了N
》中四個青年以真實與謊言所構築起來的羅生
門,只是為了保護最重要的那個人,還有自己
心中那件無法告別的陳年舊事、《夜行觀覽車
》以家庭內無法言喻的暴力、家庭外無止盡的
競爭作為開場與結束,唯一能救贖自己的,終
究還是只有自己跟家人、《望鄉》中幾個對故
鄉懷有複雜情緒,既渴望被愛又存著恨意的矛
盾,讓故鄉不只是生育自己的土地,更代表著
過去到現在自己所無法割捨的一部份。
閱讀湊佳苗的作品,很能找到那種焦慮感,而
這是身為人類的我們,所需要努力、且是終其
一生不斷地去跨越的難關,就好像即使在長大
後的深瀨,仍然在想辦法找到自己的定位:大
學時代無法主動踏出一步與人互動,而只能靜
待有人願意把他當作朋友;出社會後,以可以
幫同事泡咖啡、幫合作學校處理簡易的事務機
障礙,作為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得以看到深瀨如何極力
地想要知道廣澤所不為人知的一面,藉此不但
可以知道誰寄了告發信,或許更也可以讓自己
那種深層的焦慮感獲得紓解:知道自己是否只
是因為廣澤憐憫孤單的自己,而施捨了他所亟
需的友誼,或者開始願意接受自己其實也是有
人會真心相待的對象?
而廣澤從頭到尾都是個已不存在的人物,只能
從後來眾人的瞎子摸象中去拼湊出他的完整樣
貌。到最後,當深瀨綜合完每一個所訪談的人
而得知的廣澤時,才終於知道廣澤死去的真正
原因。
然而廣澤的死因真有如此單純嗎?前幾天在網
路上看到一篇文章《一句「你好像沒朋友」,
背後是多少惡意?日本小說家分析酸民內心最
深的孤獨》,「你沒有朋友」這句話有可能攻
擊到自己的人格,甚至是否定自己全盤的人生

不管是不知道如何跟朋友相處的深瀨、或者在
眾人面前顯得好像吃得開的村井、覺得即使棒
球是自己的興趣,也比不上廣澤的谷原、事發
之後不再喝酒,似乎是為此懺悔的淺見,還有
廣澤自身,其實終究沒人能跳脫這樣的焦慮,
我們都怕沒有朋友,卻得用各種假面來妝點自
己,好讓自己在眾人面前展現出比較能接受的
樣子,不然,又有多少人真能安於孤獨呢?
最後,就書名來說,的確會讓讀者期待,到底
劇情最後會如何「反轉」?廣瀨其實非意外而
死?有其他外力介入廣瀨的車禍?或有其他隱
而未現的內幕?而以結局來說,湊佳苗也實然
沒讓我們失望,一個短短的念頭,瞬間推翻了
先前我們所建立起的各種假設與想法。
不過,東野圭吾、中山七里等名家的著作也常
有回馬槍,讓讀者得以大呼過癮,即使被騙也
被騙得很開心。而本書特意取《反轉Reverse
》,除了比較無法以書名去猜測劇情脈絡外,
也略微降低了對故事結尾的落差感,這是個人
認為比較可惜的地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