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利馬古書商

作者: apple343537 (Eco)   2017-10-17 20:14:29
【秘魯】《利馬古書商》──雷聲大雨點小的懸疑小說
注意!以下內容涉及劇情!
推薦給這樣的你
喜歡懸疑小說又不太挑剔的你
對重度模仿語言症有興趣的你
搭車前隨手抓本書,看完就留在車上當結緣品的你
精神病院謀殺案
本書2014年在台灣出版,作者是古斯塔沃‧法夫隆‧帕特里奧,一位在美國鮑登學院(Bo
wdoin College)任教的秘魯教授。
總之劇情是說,古書商丹尼爾因殺害妻子被關入精神病院,三年後院內又發生另一起謀殺
案,而成為頭號嫌犯的他,委託久未謀面的好友古斯塔夫調查這起案件,卻意外牽扯出丹
尼爾過去犯下的罪行。
殉教者與雞
小說開頭就是一個意味不明的詭異故事:……康拉德殺了他的妻子,在她去世的床上發現
一顆黃色的蛋,透過蛋殼上的裂縫,他看到一張沉睡的臉孔,那張臉和自己一模一樣。
接下來是一連串「邪教大百科」似的謀殺案:「1307年,多且諾神父繁殖公雞和母雞,他
們殺了他。1415年,揚‧胡斯要彼得發出三次雞啼,他們殺了他……1546年,安‧亞斯古
用自己的血替她的小雞解渴,他們殺了她。」
為什麼是雞?根據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故事,公雞似乎意指耶穌受難,小雞破殼而出則象徵
復活。若說雞代表基督教中一次救贖與奇蹟的完成,小說開頭屢次提到與雞有關的殉教者
,也許反映了對救贖與奇蹟的否定?
《玫瑰的名字》X《第十三個故事》
一如上面提到的殉教者與雞,小說運用許多宗教象徵構成解謎元素和故事背景,就連利馬
(秘魯首都)都變成了一座虛構的、莫比烏斯式的抽象城市,而古書商丹尼爾又是中世紀
古卷的狂熱收藏者,很難不聯想到安伯托‧艾可的《玫瑰的名字》;在劇情方面,角色之
間的扭曲情感和「拎刀火燒厝式」的轉折也挺像《第十三個故事》的安排。
嗯總之看過這兩本小說的人,在《利馬古書商》中應該可以發現不少熟悉的元素,然後還
沒有看過的人推薦你趕快去看。
以下開放抱怨
作者致力於描繪角色紊亂的內心世界,融合國家黑暗的歷史,並埋藏許多意象符號,看得
出來他的野心,但內容恐怕還撐不起他所設定的宏偉格局。
儘管敘事者是古斯塔夫,整個故事是圍繞著古書商丹尼爾開展,然而看完小說後丹尼爾對
我依然是個模糊的幻影。他對書本的狂熱只感受到狂沒有熱,他與古斯塔夫的友誼、欲融
合妻子和情婦的偏執、和妹妹蘇菲亞糾結扭曲的感情、和其他書商的友誼(結果他們只是
出來提供情報的NPC)等等,由於不夠深厚而成為丹尼爾自己的喃喃囈語,難以提高讀者
的代入感和認同感。
此外書中還提到兩個丹尼爾跨足的重要領域,即「古書交易」與「某個黑市買賣」,兩者
皆有其迷人陰鬱之處,若描寫得當應能把小說襯托得更有深度,但可惜書中只是簡單帶過
,成為劇情推動的手段而非基石。
《利馬古書商》還是有精采的部分(雖然不多)。例如,古斯塔夫訪問三名精神病院患者
,並試圖透過解讀他們看似毫無意義的證詞找出命案兇手。把訊息藏在別人失序的腦袋與
言語中,這點非常有趣,儘管不是什麼複雜的謎題,但我很欣賞這段。只可惜其中一個解
法太早破梗,破壞了後面解謎的樂趣,因此我的建議是千萬不要看第21頁的註釋!
簡而言之《利馬古書商》架構太大,篇幅和刻畫卻不夠劇情推展開來,這點蠻可惜的,不
然它或許也有潛力成為下一本《風之影》。
給每個人一張誠實寶寶貼紙
文案上寫著:「每個人都在說故事,到底有誰說出了真相?」彷彿每個人都大陰謀家,但
除了丹尼爾之外,老實說每個角色都吃了吐真劑似的直言不諱沒在怕,讓古斯塔夫與其說
是解謎者不如說是採訪記者,連線人都會自己找上門來,堪稱一代強運王,和他比起來,
每次都得GOYAKOD(Get Off Your Ass and Knock on Doors)的馬修‧史卡德也太辛苦,
不如直接洗洗睡。
作者: wenwen (文文)   2017-10-17 22:51:00
推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