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入書單的原因:
我算是很少被推薦詞迷惑的人,但這本的推薦幾乎每一則都美到不行!
想一賭真面目XD
最愛這一則推薦:
讀者夢寐以求的首部小說──以新鮮的角度觀看科幻小說最受珍視的文化基因,
先無情地將之粉碎,再憐愛地加以重組。
──科里‧達特羅(Cory Doctorow)
–
每天打開《群鳥飛舞的世界末日》記錄從哪裡開始,就會想為什麼我每天看得這
麼少?
後來發現,我正在閱讀的第二部,就是簡介上的「遭受同學排擠、同樣孤獨的兩
個邊緣人自然而然成為無所不談的好朋友。中學畢業後,兩人卻因誤會而漸行漸
遠」這一段啊。
看到兩個小孩被同儕視為怪胎、被排擠、被霸凌已經很難受了,居然還不能安心
地彼此相伴,還要因為誤會而漸行漸遠(同時繼續被霸凌)……書是好看,但我
每天能消化的負能量就這麼多,看這麼慢也在情理之中(咦)。
雖然主打魔法跟科技的對決,但我幾乎把重點都放在兩個主角的成長過程了。
在第二部第9章,羅侖斯和派翠西亞還是校園裡的邊緣人的時候,他們曾經討論過
希望能擁有什麼樣的超能力。
羅侖斯說:「我想,能夠控制其他人的感官,比什麼都好,甚至比能夠變形還好。」
「因為只要可以控制每個人怎麼感知你,誰在乎你實際的外型?你可以是畸形,長的
歪七扭八,都無所謂。關鍵就在於控制觸覺跟視覺。」
派崔西亞的回答則是:「對啊。」「可是你知道自己真正的樣貌,那才是最重要的。」
派翠西亞的巫師同儕時時提醒她不要自我膨脹,甚至要求羅侖斯一起幫忙監督。
讀到派翠西亞對羅侖斯說「你說你不打算照川島要求的,滅我的銳氣,這點對我來說很
有意義,可是你也不應該太抬舉我,要不然會把我搞瘋的」時,讓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
正在摸索自己與世界的關係的青少年,雖然「感到迷惘」也不是青少年的專利。
什麼叫作認識自己,怎麼樣才算了解自己在團體(社會或世界)的定位?該如何在他人
評語與自我認知之間取得平衡?《群鳥飛舞的世界末日》花了很長的篇幅在討論這些問
題。
最後我想引書中的一段話作結。
如果有人看完這本書了,應該會知道我之所以選它的原因。
「有事情沒解決很酷啊,」羅伯妲站直身子,用雙手撥開樹叢,伸長脖子仰望高如大廈的
妹妹。「有事情還沒解決,就表示妳還在過自己的人生。死的時候有最多事情沒解決的人
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