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關係黑洞:面對侵蝕關係的不安全感,我們該如何救贖自己?
博客來書介頁面: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5137
這是《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的新書,在書店就被封面水晶般的設計吸引了
https://i.imgur.com/3owDy1R.jpg
內頁也跟封面呼應,是讓視覺非常舒服的藍綠色
https://i.imgur.com/2luucnI.jpg
這本書可說是延續前一本《情緒勒索》,
只是焦點從被勒索者身上轉移到勒索者身上
因為她發現前一本書引發了些許批判,認為這除了引發對勒索者的譴責
對增進關係並沒有幫助
於是她試圖在這本書裡重新呼籲凝聚關係的重要性,
並帶領我們透視潛在勒索者的內心──
那些看似無理取鬧、緊迫盯人的行為,其實都出自於「不安全感」。
而,也許有時不到「潛在勒索」那麼嚴重,
你或我,都曾經因為不安全感而做出某些不像自己的行為:
剛進入一段關係,感到不安,總是跟另一半說:「如果你遇到更好的,也可以放棄我」;
不知道關心的人在哪裡,感到不安,但真的聯絡上對方時卻是口氣不好地責問或臭罵;
覺得自己不夠好,感到不安,所以把對自己不友善的行為都歸罪於「我不討人喜歡」……
無論是對他人或自己的不安,最終都是要從自我修復開始。
例如,「都是因為他沒有這樣做,我才會覺得不安」
但是,對方並不是我們肚子裡的蛔蟲,無法知道哪些事情才能讓我們安心
那,我們能不能把焦點從「他沒做的」,放到「他已經做的」?
我們能不能,把焦點從「無法相信對方」,轉移到「相信自己」?
如果相信自己的價值,就不會輕易因對方的「風吹草動」,
而感覺到自己隨時可能被拋下而痛苦焦慮。
例如,「他會這麼對我,是不是我的問題?」
有時候被某種負面的態度對待,心裡難免會上演起一齣齣小劇場:
他會這麼對我,卻沒有這樣對別人,是不是因為我不重要/我沒價值/我不夠體面?
這是對自我的「不安全感」在作祟,以為自己達到了某個標準,
就可以減少遇到負面對待的機會;
的確,當自我的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提升,在關係中、在社會中的價值也會隨之升級,
「或許」可以減少遭受負面對待的機會,但「無法杜絕」,
因為你永遠都無法逃躲他人的惡意,只能訓練自己對他人的惡意免疫。
這本書還提到許多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境,例如心情低落時另一半卻還是在講道理,
例如我們總是把對方的情緒當成自己的責任,
所以家人或另一半低落時,我們會感到相當煩躁不悅……等。
雖然讀來舒服輕鬆,卻是我們平日甚為重要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