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愛,卻無法愛的故事──《台北故事》試讀心得
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570278557
對他們來說,雖然想要滿足心理上的依附需求
,卻又因此得面臨不被祝福的困境,於是可以
做、不能說,於是放蕩、繼續加深人們對於同
性戀的偏見,也得好好把握現在的時光,畢竟
誰能預料,彼此之間的愛戀,有沒有機會看到
曙光?
程瀚青的媽媽被倒會,想自殺之際卻死於飆車
族的搶劫,父親因此中風,而他也只能中斷學
業,開始肩起照顧父親及弟弟的責任。高鎮東
從求學時代就遊走於社會邊緣,跟著大哥討債
,看遍人性如何因為金錢而醜態畢露,也因此
抱著遊戲人生的心態。
很早就開始自立自強的程瀚青就像弟弟的第二
個父親,卻也因此跟家庭更加疏離,寡言老實
的他,每天過著單調的生活,雖然有個女孩陳
儀伶曾想走進他的人生,但在他心中早已有人
入住,縱使這段感情終究得面臨走到盡頭的一
天。
從圍事到酒店經理,高鎮東年紀雖輕卻早已看
盡人間冷暖,知道如何在黑白兩道都吃得開。
高中時為女友刺青,卻也因不愛了而後悔。男
女通吃的他,卻有著不願安定的靈魂,自承是
渾蛋,反正,也沒什麼好再失去了。
兩人知道彼此不會有結果,卻又在幾度分離之
間重新聚首,等在兩人面前的未來,是否終有
開花的一天?
台北人的《台北故事》,說出來的滿是代表男
人的陽剛、情慾、責任與退縮,字裡行間卻更
多是溫柔、情感、犧牲及懊悔。
儘管越來越重視性別平等的現代,我們對於性
別間的角色分工與責任仍有一定程度的想像與
期待,這種狀況,在部分族群更容易被刻意強
調,例如階級分明的組織,以及中低社會階層
。兩個主角,就分別代表兩種典型:需要成為
家人支柱的程瀚青,以及尋求被認同的高鎮東
;前者自得辛勤工作,以彌補父親無法工作的
經濟需求,並讓較優秀的弟弟得以有所成就,
後者則是遊走於暴力及金錢的黑社會,亦軟亦
硬地尋求自己的生存之道。
兩人自未能跳脫這種傳統的男性角色脈絡,卻
也因此讓兩人之間的情感幾經波折。
對於同性戀,人們總會自動地跟欲求不滿、淫
亂、愛滋病產生連結,即或口裡不明說,內在
仍會自動地產生較負面的評價,這種內隱偏見
,連帶著也讓同志們的自我認同與情感之路無
法順遂。
這點在程瀚青身上尤其明顯。對弟弟而言,身
為哥哥的程瀚青無疑是其最重要的支持者,而
其也無法違逆哥哥的旨意,然而卻因著偶然得
知哥哥喜歡同性的事實,讓這樣的兄弟情感面
臨考驗:我摯愛的哥哥居然愛上男人!這樣的
情感若能在早期分化成功,自然不會走向兩敗
俱傷,然而不善表達情感的男孩,自然無法簡
單地把背叛、羞恥自憤怒中除去,同性戀的事
實已足以抹滅哥哥所曾做過的一切努力及付出。
固然相較之下,男同志間的性紊亂比例仍明顯
高於其他種組合(如男女、女女或跨性別),
讓人仍有口實得以批評,即使在同志婚姻即將
被法律所保障的未來,同志們的情感之路可能
仍會走得顛簸,只要我們未能讓男孩們能知曉
如何疏導自己的情感的話,雖然一般人常以為
,這其實是當事人的責任就是。
如果愛一個人,可以輕易、不帶愧疚地表達出
來,如果所謂愛情的典範能接受不同的樣態,
我們才有可能更能體會,到底什麼是真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