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解謎世界名畫-城邦

作者: leucothoe (杜鵑)   2018-05-02 20:33:38
無音樂附圖網誌版本
http://fictioncocoons.blogspot.tw/2018/05/blog-post.html
這本書屬於大眾入門型的簡介書籍,和近來許多推薦解讀畫作的書籍類似,概念其實有點
像雜誌的專欄,以畫為中心,用一小篇幅介紹和該幅畫有關的豆知識,或許是作者相關,
或許是歷史背景,又或許是畫中的象徵意涵。
全書根據畫作欲著重介紹的部分,按類型分成5個館:
1號館:隱藏在名畫中的藝術暗號
2號館:遭顛覆的繪畫來歷-
3號館:畫家和名作的坎坷命運
4號館:令畫家著迷的模特兒
5號館:遭疑心玩弄的不朽名畫
除了1號館有9張圖外,其餘館別各介紹6張圖。
以館分章節,每個館有一到兩張圖會多介紹更深入的相關知識。以館別的方式去分類,算
是別出心裁,也能一望即知作者的重點擺在哪裡。
先講優點
在這本書裡可以讀到許多非正統藝術史外的知識,閱讀起來也還算有趣。
以下挑幾篇個人覺得有趣的內容
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的〈天文學者〉(The Astronomer)
這幅畫,沒分析畫作本身反而是選擇性的介紹了這幅畫的謠傳。
謠傳這幅畫背後曾被蓋上納粹r記號,起因於希特勒為了在故鄉林茲(Linz)建造第三帝
國的藝術博物館,而當時掠奪的那批世界名畫都有被蓋上萬字記號。
台灣書籍鮮少提到這塊,大概只有喬治克隆尼自導自演的電影《大尋寶家The Monuments
Men》曾帶到一點。
相關書籍也相當少,比較知名的就是德國人哈恩斯-克里斯蒂安·羅爾又翻譯成簡體字出
版的第三帝國的藝術博物館:希特勒與「林茨特別任務」
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初期的作品〈希俄斯島屠殺記〉〈The Massacre at
Chios〉本書挑選德拉克洛瓦的初期作品,而不是常見的代表作品〈自由領導人民〉(La Libert
éguidant le peuple),剖析了政治力量與藝術之間關係,也是頗具趣味性。
由於〈希俄斯島屠殺記〉這幅早期作品作為一個關鍵,標示出德拉克洛瓦明明在當代的巴
黎沙龍展出遭遇致命的批評(甚至被古典主義畫家安托萬-讓·格羅稱作是:「藝術的屠殺
!」),卻依然能全身而退,靠的便是在當代頗具權力的荷蘭公使父親查理˙德拉克洛瓦
和流言中的生父德˙塔列朗。
要知道畫家是屬於接案的自由業者,一件作品常需要數個月,有時甚至需要數年才得以完
成,如果不被當代的藝評認可,基本上很難再繼續從事畫家這個行業。
這本書特意提到這點,不禁令人想起現代的巴菲特和比爾蓋茲兩人。(兩人能成為現代傳
奇性的人物,一個是靠了眾議員的父親,得以被高盛證卷的董事長多加照拂,一人則是靠
著母親得到IBM的合約。)從畫家到實業家若非靠爸靠媽終難於歷史留名,現實的令人莞爾

另外,在《令畫家著迷的模特兒》這章節或許是受電影的影響,我一直以為會出現維梅爾
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講兩人間不為人知的情愫,沒想到沒有出現,倒是介紹了常見的亨
利希·菲斯利的〈夢靨〉(Heinrich Füssli〈The Nightmare〉)
再來是缺點的部分
閱讀這類書籍,通常我會很在乎幾個基礎重點
1.畫作的清晰、完整度
2.是否能清楚標示畫作原始名稱
3.畫作解析是否有相關依據
4.內文是否方便讀者清楚對照畫作
作為入門介紹的書籍,這幾個點作為底線只要能夠達到,讓讀者能夠輕鬆對照畫作(第1點
),能學習到「正確」知識(第2點),以及提供讀者方便再深入研究的索引(第3點),那麼
這本書作為一個入門書也就算是合格。
若是再稍微深入一點我還會在乎本書會不會分析5個部分
1.構圖的結構
2.光線、色彩的運用
3.繪圖的技法
4.作者與年代的歷史背景
5.畫派的大致介紹
但這本書就最基礎的幾點來說我覺得這本書做得並不好。
舉例來說Pieter Bruegel《Landscape with the Fall of Icarus》
(本書譯為彼得˙布勒哲爾〈伊卡洛斯墮落之風景〉)
在這篇的介紹中提到:『畫面左邊的森林有化為白骨的遺體,有人認為代表了尼德蘭諺語
「甚麼鋤頭都不會因人死而停下」之意。』
我花了將近10分鐘在書上的圖找白骨和遺體在哪裡,為了怕是自己眼殘,又跑去問了幾個
人有沒有看到白骨?最後又上網搜尋相關介紹,完全查不到哪裡有遺體,這個諺語和這幅
圖的相關介紹。
這對讀者實在是太諷刺了,不圈起來就算了,讀一本書卻要花這麼久的時間去找一個找不
到的象徵,我想我並不是在玩〈大家來找碴〉......
我能理解原作通常很大張,縮小到b5大小很多細節肯定是看不到了,但良好的美術書籍
至少可以做到區塊獨立拉出來介紹,例如:
藝術的故事-初版1950 (經典)(我手邊是1997版)
被誤診的藝術史-初版2017
上方這兩本一本經典一本通俗,都有把區塊獨立拉出來介紹。(我有用紅圈圈起來拉箭頭
去對照)
而這類「找不到內文描述的象徵」的問題到了Bronzino的《an Allegory with Venus and
Cupid》就更誇張了,我圈出了它裡面介紹的幾個區塊,並附上網路搜尋到的圖去做對照
可以看到這幅圖「左下角的鴿子」被"裁切了超過一半"完全看不出來是甚麼了。
對讀者來說真的是極大的困擾。
再來是翻譯的問題
通常由於書本的影印品質不一,再加上一幅畫有時候會有所謂系列作,我通常會上網查原
圖看一些細節,或者搜尋背景故事來補足。在這本書中他並沒有把每一幅畫的作者和畫名
的原始名稱列出來,導致讀者要去查詢原畫的時候實在難找。
舉例來說他直接將Bronzino的《an Allegory with Venus and Cupid》翻譯為《愛的寓意
》,這並不是一個通用的譯名,丟上網路搜尋僅能找到幾個中國的網站,令人懷疑本書該
不會是從日文先翻譯成簡體,又再翻成繁體,這種疑似二次翻譯下的產物,只能說不知道
這是出版方的問題還是譯者的問題?
總的來說
如果你是想聽聽一些關於畫作的小秘辛,炫技給女朋友聽,或者拿來在朋友同事間做為聊
天話題,這本非常適合。他屬於那種用來引發原本對藝術沒甚麼興趣的人的書籍。
但如果你是屬於會非常仔細閱讀對照的人,或者打算把它當作一個門檻書來進一步探究藝
術世界的話,它並不適合。
其實從原本的作者標註-日本博學俱樂部。就可以看出來這比較像是關於藝術史聊天打屁
的大雜燴。如果以這樣的觀點來看待這本書的話,確實是輕鬆有趣的,也就不用太苛求了
作者: wayshih (太想念不行)   2018-05-02 22:53:00
這篇好用心,謝謝分享。
作者: Towngate   2018-05-03 15:53: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