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黃崇凱《文藝春秋》

作者: lucialucy (小部)   2018-05-29 19:11:43
好讀網誌版見此:https://lucialucy02.blogspot.tw/2018/05/blog-post_15.html
  黃崇凱的《文藝春秋》乍看前後割裂,撇開第一篇瑞蒙卡佛貌似跑錯棚,接下來的〈
三輩子〉、〈如何像王禎和一樣活著〉、〈遲到的青年〉和〈夾竹桃〉,依序談論聶華苓
、王禎和、黃靈芝、鍾理和,就在我以為這本將持之以恆,圍繞台灣先輩作家時,赫然殺
出了〈你讀過《漢聲小百科》嗎?〉,欸欸欸!
  好啦,這欸欸欸,欸得有些虛假,畢竟〈漢聲小百科〉一篇太有名,心裡有了預期,
且漢聲的確在九零年代兒童讀物佔據龐然市場(我家也有漢聲拇指文庫喔,小木屋系列讚
讚),想說只是異數吧,加上小說也好看,不以為意。然而,越看下去,越覺詭異,〈宇
宙連環圖〉談台灣漫畫、〈向前走〉爬梳台灣獨立與流行音樂,〈狄克森片語〉剝解早年
橫行英語學習市場的《新英文法》不為人知故事,〈七又四分之一〉兜到楊德昌電影、〈
寂寞的遊戲〉又繞回袁哲生與文藝營。等等,說好的臺灣作家春秋大史?看前幾篇的預期
完全被甩到一邊去,作者你騙我!
  這也是讀書會中,我所拋出的兩個提問:
1. 這部小說有「系統」嗎?又或者,所謂的「系統」,樣貌又該如何?
2. 有哪一篇是最「錯置」的?
  此次讀書會,僅有三人(我、祐子、yuhshiuan),讀書會的規定是每人要有兩個提
問,而提問反映了發問者最重視、或最想討論的部分。(像yuhshiuan的發問,就圍繞著
「文字的力量」)以我為例,不難看出,固然並非不享受閱讀歷程(黃蟲的小說,我一向
不見得有感,卻至少都有一定的享受度),可我著實也困惑於整本書的篇章構成、選材標
準。以台灣文藝的養成而論,要選外國作家,瑞蒙卡佛固然有一派愛好者,可論讀者寬廣
度、影響力,在台翻譯引入的時間長度,不如選村上春樹、卡爾維諾、米蘭昆德拉,更具
代表性?以「讀物」而論,拉入《漢聲小百科》及《新英文法》,彷彿太「實用」些?且
,跑到音樂及電影是怎麼回事?固然選楊德昌,勉強可接受啦。
  對我而言,《文藝春秋》的編排之所以無法串連出「系統」性,是因選材的不對等、
不一致。如上文所述,小說集前四篇以作家為主題,在〈漢聲小百科〉後輻射出漫畫、電
影、音樂、實用讀物等多元面向。作為「文藝養成」,後半素材真的不行?倒也未必。可
當「作家」軸線成了預想,這般轉折,錯愕之餘,亦感到層次詭異。若是「文學-非文學
實用書籍」,前後主題仍成對等相應,更有翻轉之妙,然而「文學-小百科漫畫教科書電
影文藝營」,不覺得後半龐雜了?文學以一對多的篇章編排,岔出了茫然困惑。說白點,
今日即便是一篇談作家,一篇談電影,再一篇談作家,又一篇聊音樂,這般跳躍穿插,也
不致如此。
  且,跳脫「黃個人的文藝春秋」向度,小說的選材紛雜,反使「台灣文藝」一詞,概
念模糊難測,尤其一般對文藝的想像,不會踏足小百科或狄克森片語,偏偏文案又一再強
調台灣文藝,反捉摸不定指涉範疇。的確,我們不必如此狹隘地配合對文藝的固有概念,
可《文藝春秋》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去彰顯作者的視野鋪陳?而非現在這樣,隱隱覺得不
協調,有些怪怪的。
  (不過,也有些人覺得還好,這般跌宕,只是翻轉出文藝不見得要固守於作家、文學
,亦是另一種看法)
  再者,綜合讀友的評價──不覺得後半比較弱?以〈漢聲小百科〉為轉折點,《文藝
春秋》的後半確實無前半精彩,如果要排等級,我大概會這樣排:
A:
三輩子
如何像王禎和一樣活著
夾竹桃
你讀過《漢聲小百科》嗎?
B++
遲到的青年
狄克森片語
B~C
當我們談論瑞蒙.卡佛,我們談些什麼
宇宙連環圖
向前走
七又四分之一
寂寞的遊戲
  很奇特的是,評價越高的,往往是與當下文青距離最遠,稍有時代隔閡的篇章。坐落
於B~C的小說,多半可見現代文青群像,卻又有些差異──曾經迷戀過非主流音樂,跑
live house看表演,唾棄芭樂歌,以rocker自許,窩在咖啡店待日子,參與文藝營,煞有
其事地品評那些自己並沒有很瞭的作家……,但怎麼說呢,越是重疊過的經驗,正因切身
,那股「差異性」反更顯著,斷裂感由此而生。比如,祐子就覺得〈向前走〉裡提及的樂
團,他幾乎都聽過,可小說的走向及詮釋,卻難有共感。
  黃蟲筆下的文青,帶著一股窩囊樣,那非誠品書店那精心篩選過的中產階級文藝,乾
淨、清新、有質感,反倒是頹然卻又睥睨的矛盾,悶在咖啡店,嗑經典老漫畫、老電影,
口袋沒什麼錢,卻也不是年輕而豁達放肆,而是帶股酸腐自嘲,怎樣混也沒混出名堂,說
創作也非光鮮亮麗。或許那正是某一類人的寫照,卻無法激起我的認同。不過,固然我們
現在覺得後半本沒有那麼好,有股說不出的狹隘,可又能猜想到,過了十年、二十年,評
價會逆轉吧,如今對我們而言,只是「黃崇凱個人的」經驗,日後或許就成了七年級樣本
,有點不悅呢,彷彿話語權、詮釋權在莫名其妙之間被搶去、被代表。
  之所以不悅,更或許是因為黃蟲的一些詮釋使然──曾經閃閃發亮、好奇注視世界的
我們,怎麼變成了被現實鏽蝕、磨損,疲憊而無趣的平凡人了?要釐清的是,黃蟲並沒有
特別歌頌孩童純真,那並非「不要成為我們討厭的大人」的成長反抗,可他對於走上正規
人生,踏上輸送帶,步入保險業務員、老師.......是我敏感了?好似有股微妙的輕蔑,
好似步入了可預期、可猜想的生涯規劃,就注定是無聊的,喪失固有熱忱,背棄最初的自
己?就比如〈向前走〉莫名的二分法,當rocker小雞失戀,還是得進KTV唱通俗芭樂歌,
那其中透出的隱隱抉擇,以及小雞最後成了保險業務,成了無趣乏味的人,「他會跟小茹
一起聽Adele,反覆聽她少女年紀超展開的歐巴桑傷懷,並真心被打動。」怎麼說呢,黃
蟲這篇的品味高下之分,以及對於正規人生的微妙否定,令我觸怒!啊,當老師錯了嗎?
(坦承一下本職:國中老師,第一屆小怪獸即將放生,喔耶)或許是作者不自覺散逸出自
身價值觀吧。我也曾覺得同事對文學的認識淺薄,讀的作品不多,崇拜名氣,不明真材實
料,但真是如此?又或者自己太傲慢了?當然這可能是小說的設定使然,要扭到「啊,我
們怎麼就活成這樣呢」的終局,勢必要有些墮落下墜,可回歸平凡,隱約等同失去性靈,
化為庸俗之人,那樣二分法的否定,又似乎太過了。
  
  我還是比較喜歡《一一》的NJ吧,正因《文藝春秋》常於細節處提及楊德昌,更令人
意識到,同樣是價值選擇,楊德昌是以比較寬容的眼,看待對現實喪失熱情,卻也無選擇
餘地之人的迷茫無奈。黃蟲說輕蔑也太過,可著實可以感受到他同理地有些勉強,若〈瑞
蒙卡佛〉一篇,明明知道冷場了,大家不想談,仍舊話題處處兜回卡佛身上的廢青寫作者
,厭斥日常消磨,卻也不可避免地為其耗損,想訴說自身的特別超然,可也被埋沒於芸芸
眾生之一,是那樣很累很累的掙扎與清醒。
  (又,行文至此,也不難發覺,何以選瑞蒙卡佛為小說首篇,那其實是條潛藏主線啊

  《文藝春秋》稍一差池,就容易成了台灣文藝懶人包,畢竟引用材料頗多,又不能假
設所有讀者都具備相關知識,得好好幫人做功課,在既有包袱之下,會不會只是單純堆砌
材料?這疑慮是存在的。好比〈遲到的青年〉與〈狄克森片語〉,真的給人先天素材好,
怎麼寫都動人的觀感。〈遲到的青年〉內,黃靈芝因重病而放棄從頭學習一門新語言,以
原就上手的日文寫作,作為殖民時期結束後,仍舊以日語寫作的特殊存在。時代改換,讀
者散失,語言的時效期限陣陣逼來,可他也不能回頭,其語言,已與現代日語漸漸脫落,
另行發展出一燦然分支,透過不斷琢磨文字,臻至另一自由的藝術境地。本來小說穩當收
尾,亦是佳作,卻偏偏又要呼應〈如何像王禎和一樣活著〉的腦袋保存科技,硬生生爛尾
。嗚呼哀哉。
  而〈狄克森片語〉則是另一個微妙的案例,在白色恐怖時期,被關入監獄的柯旗化,
他以日文學習、戰後以國語生存、最後以英語過活,在三重語言的夾縫中求生。而他所編
撰《新英文法》,則參照了《狄克森片語》,這本外國人學習英文必使用的教科書,藏著
美國人羅伯特,與他的移工妻子羅莉塔的奮鬥史。〈狄克森片語〉的選材罕為人知,又以
Lesson1、2、3……的片語句型分章,結構巧妙,可分明具備了所有能構成好小說的材料
,小說卻始終沒有真正啟航,引擎沒點燃,沒有飛起來。且最感遺憾的是,分明選擇了羅
莉塔.狄克森這易被忽視的女性人物為切入點,卻看不出其選擇的作用意義?是要跟柯旗
化的妻子作呼應,可這在丈夫入獄期間,欺哄孩子,獨力支撐出版社,被丈夫虛構現實的
小說傷透心的妻子,又似乎跟作為移民縮影的羅莉塔,擦不出火花來。〈狄克森片語〉如
同好小說的雛形,可終究只是雛形,而非完成品。
  批判完畢,終於該來些稱讚了。固然力有未逮,可《文藝春秋》真有幾篇,啊,如果
通通是這水平,也不會有疑慮的優秀作品。被評為A的四篇,往往都作到相互映照,以獨
特視角切入,比如被大大稱讚的〈如何像王禎和一樣活著〉,藉著百年後的火星移民小孩
,為了作業而研究王禎和,將火星認同與台灣認同無縫接軌,折射出科幻與現實的獨特稜
鏡。更有如〈夾竹桃〉,藉由假想一住在中國的台灣人,他與暫居過北平的鍾理和相遇,
之後一直寫著寄不出的信(《文友通訊》?)曾待過中國的台灣作家鍾理和,與默默無名
、在中國隱藏台灣身分,卻仍在文革時期被討伐的主角,雙線並行,對照出截然不同,卻
隱然呼應的身世際遇。而〈三輩子〉則因找到特務的眼,逼索出白恐時代,劫後餘生,你
老我也老的過氣凋零。〈漢聲小百科〉則更是人生下沉路數的集大成之作,力道十足,苦
悶地叫人震撼,其標竿高高置頂,以致爾後篇章,都有些重複相似,繞不出去地尷尬。
  平心而論,《文藝春秋》並非一百分的小說,可其中有誠意,有用心,有沒那麼好,
卻也不該現在就得要脅篇篇完滿的作品。不如說,這只是個開始,看了《字母會》那些帶
科幻元素的短篇,期盼黃蟲的下一本書。
PS:關於〈七又四分之一〉的小說設定,可能是剛寫完薛西斯《魔女的槍尖》書評,還有
玩過《城市邊陲的遁逃者》,總覺得對VR僅僅只有體驗電影的經典片段這個構想,忘卻了
遊戲中玩家的能動性,虛擬現實的辯證,似乎感覺到小說家對VR技術的想像極限,可惜了

PSS:關於題目到底有沒有討論出個結果,不很重要,以讀書會來說,「提問題」這件事
,本身就是幫助參與者梳理「自己讀這本書最重視的面向」。而關於黃蟲這本書,到底是
否具備系統性?我想根據不同的審視標準,會有不同的看法。
作者: simonelin (three)   2018-05-30 11:44:00
覺得享受度講的很精準XD 推
作者: rincon (每個人都可以是英雄角落)   2018-05-30 23:29:00
推,個人滿喜歡狄克生片語那篇的寫作方式狄克森片語
作者: orznge (歡雅)   2018-05-31 14:32:00
評語:壞掉的小說家
作者: sa0124 ((恩恩))   2018-06-01 22:02:00
推心得 我自己是蠻喜歡這本的前半部(感覺跟後面好像兩本不同的書xd最喜歡三輩子跟漢聲小百科~好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