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獨立書店》當「黨外」書店撤了台灣專區...
專訪、攝影◎記者何宗翰
豐原三民書局今年邁入第四十一年,但和台北三民出版社所開設的三民書局並無連鎖關係
,也沒有網路書店,早期以專賣黨外雜誌、台灣本土作家、社會文史批判專論的書群著名
。老闆娘陳姿媚說,搬到現址時曾想將店名改為「礰藤」,因為經營書店實在是太崎嶇、
太辛苦、太艱辛了。
三民書局前身是三民路43號的華谷書城,67年老闆夫婦利錦祥、陳姿媚頂下後,改名為三
民書局,當時黨外活動蓬勃,但是政府還不允許組黨,常有警備總部官員來查書局裡是否
販售黨外雜誌,明著不好擺,暗地裡老主顧一定都買得到。70年左右景氣大好,又搬到三
民路21號,租一樓和地下室擴大營業,還借樓上補習班教室辦演講活動。
後來因每逢颱風大雨就淹水,有次地下室淹到像游泳池一樣,柴油發電機跟抽水機一起發
動搶救,結果員工都一氧化碳中毒送醫急救,只好再搬遷。
現址中正路30號曾是豐原客運辦公大樓,原想藉搬家的機會把招牌換掉,怕客人不習慣才
保留下來,但發票上公司名稱是「山民」。陳姿媚說,老闆15年前就到台北去實現政治信
仰,書店由她負責,「書很重、事很多,一點都不浪漫!」
嘆台灣出版品漸減 翻譯作品當道
沿襲「黨外」精神,店內流傳「前衛(出版社)的書打死不退」的說法,國民黨、中共的
禁書、中國流亡作家的書,外面找不到的這裡都有,也曾設台灣館專區陳列;但近年台灣
本土作家的出版品越來越少,前衛、唐山、南天出版的很多書都絕版不再印了,藝術、雄
獅出版社的畫冊也少了,台灣館的招牌只好悄悄撤了下來。
「有時在新書區繞一圈會覺得滿失落的,都是翻譯作品居多,即使我規定從大門進來一定
要是台灣作家的區域,可是越來越難,想要擺滿書都不夠。」陳姿媚觀察,純文學一直在
走下坡,除非讀書報告要用,學生幾乎不讀,二樓原本都是文學書,因為離馬路遠一點,
是可安靜讀書的地方,但是文學書的業績就是一直降,只好將大眾文學搬到一樓推廣。
閱讀與出版的環境變化,陳姿媚感受很深:「去年到今年很多傳統書局都收了,很多出版
社也都收了,最大的雜誌通路商高見文化行銷結束營業,去年遇到2、3家中盤商,要收之
前來文說要轉代理,要我們退書,但書款沒有退,他們就倒閉了,這些損失一般人看不到
。」
「維持書店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房租、人事是最大的支出,營業額下降、每個月都很緊張
,也越來越悲觀了。」陳姿媚說,各書店都有生存之道,小書店挑書上架推薦給讀者,豐
原三民的優勢是進書速度快、種類多,「我常盤算新書要下多少量、要創造多少利潤才能
維持營運,但我堅持不賣咖啡,怕有味道、有人聲,希望顧客能安靜看書。」
http://news.ltn.com.tw/news/culture/paper/123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