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占用版面回文
應該會有人覺得不耐煩 先道個歉
※ 引述《LFeather (夜白)》之銘言:
: 通俗文學便是以「商業」、「娛樂」為前提,而進行的創作,關純文學什麼事?對立面?
: 你知道純文學是二十世紀以後的詞嗎?薩德侯爵在創作時,可從未想過自己的小說在後世
: 會成為純文學,然後你說悲慘世界在當時被批判? ? = =
: 你知道當時批判的是「小說」嗎?關純文學什麼事? = =
我的立場很明確
不應該硬是要把文學類型給明確劃分
貼上標籤來區別優劣
而事實上根本也很難做到
舉例來說 杜斯托也夫斯基的小說今天被列在世界文學
但事實上他創作的時候也很注重讀者反映的
商業、娛樂並非絕對是甚麼通俗文學的指標
後現代主義專注在形式上的革命 有一部分就是要賦予閱讀前所未有的體驗
娛樂性絕對是閱讀的根本價值 當然這跟讀者的鑑別能力也有關
拿村上來談的話 他根本的立場也只是想寫出有趣的小說罷了 就這麼簡單
硬是要去區別 通俗文學 純文學 實在是很無聊 這就是假議題
: 純文學就只是政治跟藝術?你在原文中說卡夫卡面對的是官僚體制的崩壞,那你知道卡夫
: 卡所面對的,便是後期資本主義的各種腐敗嗎?對於後期資本主義的反叛,與其說是「政
: 治的」,不如說是「哲學的」,卡夫卡在其日記中說過,他對於猶太復國主義毫無興趣,
: 足見他對政治的冷感,且卡夫卡在小說中,經常使用「陌生化」來寫作,也就是讓你看不
: 出小說內容實際發生的地點、主角的國籍,你從他的小說中,甚至讀不到卡夫卡的生長環
: 境、他對國家的種種想像或是態度,你跟我說他是政治的?
: 還有,那些永遠只讀「城堡」、「審判」、「變形記」的人,別跟我說你懂卡夫卡
: 「判決」、「飢餓藝術家」所面對的,更不是後期資本時代的問題,他面對的是更龐大的
: 疑問,是「權力」的疑問,完全一點絲毫都不「政治」。
我對卡夫卡官僚體制描寫理解是
「現代化」與民族國家強硬權力帶來的疏離感 無所適從
我不知道文學對政治反省與批判的根本功能到底哪裡有問題
我用政治這個詞只不過是因為日常生活的一切都有關政治
對權力的疑問? 國家機器? 這不是政治性的是啥?
波特萊爾宣揚「為藝術而藝術」
但巴黎的憂鬱描述的難道不是關於巴黎人的生活? 他們的生活無關政治?
更別說他本人也幹了不少叛逆的事來挑戰 不管是官方審查 還是藝術界與政商結構的關係
畢卡索說什麼不想淌政治的渾水 還不是宣稱反法西斯 反資產階級 畫格爾尼卡
: 我是真的沒看過哪個人,以「純文學」自居去批判通俗文學的,你能舉個例子嗎?還是
: 說你只是在幻想?
: 通俗文學跟純文學的出發點本就不同,通俗文學能讓人放鬆、娛樂。純文學則是能讓人
: 反思整個世界,以至於自己的主體價值,兩者本來就沒有衝突啊,你是在激動什麼?
: 以純文學的名號招搖撞騙? 誰?
: 你嗎?
純文學與通俗文學二元對立都不知道是多久的問題了
我不知道要怎麼否定這種爭辯不存在
版上就有一篇廣泛討問的新聞 朱天心說什麼人們不信任純文學之類的
印象中強納森 法蘭岑好像也有類似言論 不過我不清楚
不過這根本上就是個爛問題啦 把它解構掉就好了
要評論文學就直接去批評 不用在那邊貼標籤
回來看我的文章
我就只是要幫村上春樹辯護罷了
你根本也不針對我的重點回應
一堆村上的書連讀都沒讀 不知道你有什麼立場評論
不知道在氣甚麼
還自以為抓到小辮子見獵心喜嗆人
好像自己是文學大師
我書是讀得不算多啦
不過沒有必要讓任何人來指導我什麼是文學
作者:
demonOoO (demonOoO)
2018-12-13 20:44:00"純文學與通俗文學二元對立都不知道是多久的問題了"路過敢問是多久了? 好奇呢...
你的立場極為簡單啊,就因為有人說村上是通俗,所以你試圖模糊純文學跟通俗之間的界線,好讓村上不入通俗之流,然而這條線就確實存在。然後建議你去看看佛洛伊德怎麼分析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看不懂至少看駱以軍或童偉格的。然後至於什麼文學大師的帽子我可不戴,我只是個得過幾個文學獎的小小寫作者,而我也深信,如果純文學創作者的創作理念純粹是要讓小說「有趣」,那巴塔耶、布郎肖全都是在放屁罷了。整個西方哲學從德國觀念論到法國的解構全都是在放屁。
還有,關於你對「政治」的定義也未免廣義的有些過頭了,那個定義完全可以套用在「社會」、「主題與客體」
因為純文學就是他們定義的,沒有他們我們現在恐怕還在寫格律詩
我沒說哲學從德觀開始啊= =單純這些哲學跟純文學的生成有關
還有說一下我為何要抓著你的點,不是什麼見獵心喜。單純是因為我時常參加文學獎,也時常投稿副刊,對於純文學跟通俗的界線非常敏感,直接告訴你吧!過去我就是因為常投「有趣」的小說被淘汰,所以才會對兩者的界線這麼在意。我過去何嘗不是抱著與你同樣的想法,直到我開始寫論文,開始參加文學獎,才知道那界線是這麼明顯。而且文學圈中的人,有些甚至還會排斥另一種文學,那界線比你想的還要深、還要複雜
我學歐哲的但覺得學問本身是任何人都可以親近、分享開我學歐哲的但覺得學問本身是任何人都可以親近、分享開放但不是唯一威權的東西 也不是裝高深拿來墊高別的東西
我就是在理解文學後,才知道要往「自己的內心」去寫啊,我過去都馬在想怎麼寫讀者才會開心、喜歡,然而事實是,這種小說就是會被文學圈排斥。
如果文壇大老換成推崇印度哲學的 投稿者就要學習梵文了原來這就是純文學
哈哈,還真的可以這樣解讀喔,我的寫作理念偏向外部書寫(歐陸體系),但文學圈則偏重鄉土文學,所以我也因此常常吃虧。
作者:
demonOoO (demonOoO)
2018-12-13 21:51:00樓上講到重點了 台灣學文偏重鄉土 各種溢美之辭概括其上也許是導致其他議題作品難以被看見 日本西方通俗反而盛鄉土親情看久了 會膩 像八點劇本 換個舞台戲碼而已...到覺得台灣文學問題應該是卡在政治正確的主流論述占太久
是呀!所以我才會這麼喜歡《字母會》,因為他們便是企圖對台灣文學的再一次重新評估,來開出一個嶄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