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6939135968550&id=539868549
狗年最後一個工作日,我搭著公車經過南港展覽館附近尚未完成的工地,從一閃而逝的瞬
間,看見令我觸目驚心的畫面,一群全身沾滿泥土的工人,躺在地上午休。
這一幕讓我印象深刻,也不禁地思考著,「做工的人」過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樣貌?同時
,我也反覆想著,到底是性格創造命運,還是命運創造性格。
看到書中的阿欽選擇吸毒,阿霞姐選擇賣淫,或者無論晴雨,看板人為了微薄的工資,站
在大馬路中一整天,檳榔西施穿著比基尼般的服裝,只為爭取更高的抽成。同時,也想起
去年恩友之家的分飯菜服事,那空氣中難聞的氣味,那群人沒有盼望的眼神,或許背後都
有他們的故事。
我瞬間理解了,那其實不是選擇,是必須向現實低頭的無奈。我們批評印度的種姓制度多
麼殘忍,但是否我們的出身已經決定了大部分的未來。
馬太效應是這麼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
過來。」換言之,那看不見的禁錮,是否悄悄地,早就把你我劃分成不同世界的人?
看完書之後,我意識到自己活在同溫層太久,如果我不能拯救這世界,至少能給予他們尊
重,而不是用漠視的態度看待一切,以為閉上雙眼,那些悲苦就不存在著。
「越是和這個世界接觸越深,我就越明白其中的差異。也因此,我始終不能接受論述式的
教科書、自以為高深莫測的經文,也討厭那些成功者的傳記和論述。我知道,我這樣是畫
地自限,為自己設下了這樣的隔閡。可是會不會哪天我也和那本商周一樣,只能在自己的
世界裡,看著自己所要的內容?」
#做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