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作者: ksejwsl123 (黑暗行之術)   2019-04-17 22:08:24
被M文推坑(文章代碼#1CbXtnxJ)才找來看的,覺得是好書,但是好硬好難讀啊。
寫個精華摘要,讓想找來看的人閱讀門檻可以降低。
<萬歷十五年>,黃仁宇,1980年代走紅的歷史學者,他稱自己的史觀為"大歷史觀",他主
張歷史的分析重點在於當時社會的文化結構,歷史人物的生涯作為、善惡忠奸和歷史事件
的演變都只是眾多結構因素累積發酵的結果。其實這種態度和"時勢造英雄"很接近,只是
因為它探討的是明朝中衰史,所以觀點更為消極。他認為歷史舞台上的人物只是一個角色
、魁儡,任何人坐上那個位置,做出任何嘗試,結果都會是一樣的。
黃在卷尾語這麼寫到,"萬歷十五年,1587年,表面上明帝國四海昇平,無事可記,但實
際已經走到發展的盡頭。不管皇帝、宰相、將領、文官、思想家是積極作為還是消極無為
,都只有悲劇結局。"
<萬歷十五年>共分成七章,每一章設定的主角分別是萬曆皇帝、首輔申時行、張居正、海
瑞、戚繼光、李贄。但如果把前面的結論當成閱讀目標,就會在閱讀過程中發現,真正的
主角不是這六個人,而是在大小事情中,和這六個人站在對立面的實體,文官集團。
認識到這一點以後,我認為全書的精華在ch.3,因為這一章有對文官集團最多且最直接的
描述。
這一章陳述,文官集團先前以道德禮儀反對萬曆皇帝立三子,常洵為太子,於是萬曆開始
用長期怠工來報復文官集團。不執行文官的升貶職和各種禮儀式,這兩項動作是激勵文官
集團的唯二方法。隨著意志長期不能發揮,文官集團也開始消極敷衍,然後變成內鬥和貪
腐,最後整個崩潰。
有趣的是,道德、禮儀正是明帝國作為農業文明帝國成本最低,最穩定的統治法門。道德
和禮儀的卓越統治效果,來自它要求對象去壓抑個人的利益和意志,也就是相忍為國,這
讓擁有龐大人口的帝國,可以從上到下黏合在一起,只是隨著時間的演變,這個黏合劑,
最終也讓整個社會停止轉動,進而凝固窒息而死。所以這一章,也有假設性的構想,如果
明帝國是以法治精神立國,那最一開始的立新太子問題,其實可以如何被輕易解決。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黃真正關心的問題和他的原生背景相關,做為1920年代出生的華
人,黃的疑問是,中國文明相較西方文明的弱點是什麼?而他提出的答案就是上述的,組
織的連結和驅動因素,也就是,個體如何結合成群體,維持利害關係一致,產生共同決策

除了ch.3,我也喜歡戚繼光的章節,裡面有一段反對英雄主義的敘述。黃寫到,<紀效新
書>的內容,反映了戚繼光需要自行研究軍事技術,軍訓軍令都沒有固定準則,專研軍技
的學校也不存在。我認為這是一種洞見,一個英雄人物看起來越是耀眼,代表他的環境背
景越是黯淡。
另外,<萬歷十五年>也對我造成一個影響。我現在看到揮舞道德、禮儀、顧全大局等旗幟
所做出的訴求,都覺得是帝制中國的遺緒在作祟。
寫到要收尾的這裡,我突然想到<萬曆十五年>的核心要義,在成書30餘年的今天也許已經
是種很常見的觀點了?畢竟很多企管書籍也會強調組織文化的重要性高於單一領導人。
作者: ndbs (包)   2019-04-17 22:12:00
這本是歷史科普等級的書,算很親民了吧?
作者: alicia711 (alicia)   2019-04-17 22:42:00
明朝那些事兒
作者: a46911a149 (a149)   2019-04-18 00:18:00
但法治不能完全取代社會上道德的用處,以西方哲學對倫理學的討論就可知道對社會群眾進行道德灌輸以另社會秩序更穩定從古到今都沒改變過,改變的是道德觀的不同
作者: Steveluke (一百萬匹‧海虎爆破拳!)   2019-04-18 00:44:00
能不能解讀成,在組織不變的前提下,擴張規模存在上限?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19-04-18 01:19:00
這一本是我大學時通識課的指定參考書呢有沒有會計跟相關的科學統計技術來處理行政,真的很要,但是中國那時就是沒重商海洋貿後發展的會計技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