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啊,你怎麼這麼難搞?
──《第五個孩子》試讀心得
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587565064
書名:《第五個孩子》(The Fifth Child)
作者: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
譯者:余國芳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9/05/13
定價:300元
金石堂書介頁面:https://reurl.cc/6kbnV
--------------------
(本文涉及某種程度的劇情,閱讀時請自行斟酌。)
海莉跟大衛在公司派對上看上了眼,彼此情投
意合,並發下豪語:他們打算生養至少五個,
當然這是不能說的秘密,若被別人聽到鐵定會
被認為他們兩人瘋了!為此他們在郊區找到了
一棟非常迷人的房子,重點是房間數量多到難
以計數!還會有比這個好的結果嗎?
派對在一次又一次的聖誕節、暑假與感恩節中
舉行,孩子數量也隨著每次聚會的宴客之增加
而越來越多,海莉跟大衛的生活羨煞旁人,堪
稱完美婚姻的典範。
直到第五個孩子、班的出生。
班在海莉的肚子裡時即已力大無窮,常弄得她
痛苦萬分;即使出了娘胎仍有無限的精力,搞
得每個人都人仰馬翻,前來同樂的賓客也逐年
遞減。更讓人擔心的是,客人的狗跟自家的貓
,不知何故都遭到了毒手,而一切的跡象都直
指著班對牠們做了「什麼」。
四個大孩子想跟班好好相處,卻又不得其門而
入,而母親花太多時間在班身上,也讓第四個
孩子保羅頗為吃味,畢竟他所能享受到的母愛
是最少的。很多人都向海莉建議將班送往機構
,但手心手背都是肉,海莉與大衛的婚姻面臨
崩解,而班跟其他四個孩子,又將何去何從?
多麗絲‧萊辛《第五個孩子》讓讀者看見育兒
常見的幾個困境,以及人們往往可以和他人一
同享樂,卻不見得會在別人有需要時,給予最
實際的回應。
作者對於英國人的描述,就跟我從克莉絲蒂筆
下的英國人看到同樣的假掰,講究無謂的禮節
與程序,然後又喜歡站在制高點冷眼看待別人
的作為。而海莉與大衛來自不同型態的家庭,
共通點是都想要帶給下一代幸福與美滿,卻未
曾思索,當甜蜜的負荷過度沉重時,會否壓垮
掉他們的理想(幻想)?
班的蠻力與無法溝通,一直是眾人的所難以理
解及應對的。如同前述所謂的假掰,你身為一
個值得驕傲的英國子民,怎麼可以如此野蠻霸
道?(但其實盎格魯薩克遜人不就是海盜的後
裔嗎?)這樣的內隱想法,也是海莉痛苦的來
源,醫生、家人、孩子都不能給予她支持,只
當她生了一個怪物,讓海莉獨自面對這一切煎
熬。
而如同那句名言,「既然無法解決問題,那就
解決製造問題的人吧。」眾人找到最佳的答案
就是把班送進機構,但卻不管機構會如何對待
班。也因此把海莉推入一個更艱難的深淵:一
方面她的痛苦減輕,她可以再把心思花在剩下
的四個孩子身上,另一方面她內心也潛藏無止
盡的罪疚,畢竟班仍是她懷胎十月所生下的寶
貝啊!
耐人尋味的是,一直想尋求資源/支援的海莉
,最後終於找到一個願意正視班的狀況的醫,
然而醫生卻告訴海莉「妳並不是很喜歡班,跟
他相處一直使妳感到壓力。」這點也讓海莉更
加無法接受:『當所有人都放棄班時,只有我
一直在照顧他,我無怨無悔的付出,然後妳居
然說我討厭班?』
事實上,我們無從了解班如何看待海莉,只知
道班對父親大衛的恐懼與厭惡:因為當初是他
提議將班送去機構的。然而我們卻可以從海莉
對班的態度,知道在強大壓力、焦慮與緊張的
情況下,同樣的狀態也會傳遞給小孩,縱使小
孩不一定能知道或體會那是什麼,卻也會連帶
感到壓力、焦慮與緊張。
不管是海莉或醫生的認知,其實雙方的主張都
有一定的事實,只是觀看的角度不同罷了,但
我們卻都可以知道,其實書中不管是哪個人物
,迫切地都需要被認同與歸屬,而當這項任務
無法被滿足時,他們只好各以不同的表現形態
去尋求慰藉。
大衛藉由工作來逃避家中的責任、四個孩子則
分別依附到其他的親屬以獲得自己父母所無法
給予的親情、海莉則沉浸在自己對班的付出,
以滿足自己對於母愛的幻想。於是,這個家自
此分崩離析,但卻也因此走出自己的出路。
就連班,最後也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只是,這種歸宿,卻也可能造成兩極化的結果
,要嘛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幸福,要嘛,就與
自以為的歸宿,一同邁向毀滅。
作者很赤裸裸地揭露了一個看似圓滿的家庭何
以邁向崩解,起因絕對不是因為第五個孩子的
出生,問題的癥結點,往往早在一開始就已種
下,只看我們是否能瞧出端倪而已:愛終究還
是在順境時取之不竭,卻在逆境時不夠用啊!
最後,還是忍不住想問海莉:妳都已經無法負
荷了,怎麼還會想要第六個孩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