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廣告打得很兇的《時光邊緣的男人》
描述一名衰老速度極其緩慢,表面看似四十幾歲、實則已活過四百多年的男人
他加入一個由同類組成的秘密組織
組織第一守則是「不要愛上別人、不要妄想得到愛情」
卻好死不死在他任職歷史教師的校園,遇見了令他著迷到不能自已的女同事;
而在學校教歷史時,在倫敦這幾百年前曾熟悉、如今卻又陌生的城市閒晃時
他的回憶又不斷被言談、人物、空間等元素給喚起,一步步陷入聯想與回憶的漩渦
小說採取插敘形式,帶著讀者看到他一生至今為止的故事
也就是,過去的他如何成為現在的他。
當時行銷的主打是 Benedict Cumberbatch 的製片公司買下本書電影版權
並打算讓外表本來就充滿神秘感與深沉感的 BC 本人擔任男主角
是的,奇異博士用時間寶石看過了一千萬種結局之後(其實當時復四還沒上映)
BC 可能又要被送進這個深刻地探討時間的奇幻故事裡。
雖然不清楚這部電影的後續如何、會不會拍出來
但光論小說本身,我認為相當值得一看!
同樣是「主角不會老且需要定期遷居以免暴露」的設定
可能會讓人想到《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部電影;
但相較於一群教授在房間裡高談闊論,《時光邊緣的男人》直接從主角的視角切入
讓人更能體會一個活了四百年的人,會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待我們身處的現代世界;
或是揭露現代人理解歷史的方式並非「身處當下」的理解,而往往帶有簡化或偏見。
因為他看過了太多事情,經歷過太多時間,
我們眼前平凡的事物,都能在他眼中折射出異樣的、繁複的意義。
因此這本小說並非一個又在消費時間題材的愛情故事,它還兼備文化與歷史批判的思考。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點,是主角在四百年間一直被一種類似的恐懼包圍
那是一種「我不正常」的恐懼。
因為他不會變老,在中世紀的歐洲,他的母親會被視為女巫,必須接受審判;
因為他不會變老,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世界,他害怕被生物科技或醫療機構抓去做研究。
總之,因為他不正常,他的生命似乎就非得被更大的力量介入不可。
跨越四百年,我們以為時代進步了,科技和人權都有所進展,
但多數(正常人)對少數(不正常者)的宰制,對後者來說,
只是變換著形式在不同時代展現。
雖然我覺得小說的主線稍嫌爛尾,且有時主角的 murmur 太多
情節上又太過巧合地都能碰見當時代的大人物(莎士比亞、庫克船長...等等)
但個人認為瑕不掩瑜,
作者描寫主角心境的文筆、知識考究的細節、以及古今參照輝映出來的智慧和洞見
給我的閱讀經驗十分愉悅,我一天就把書看完啦!
以下摘錄幾個段落
我們並不需要讓歷史活起來,歷史本身就是活的。我們就是歷
史。歷史不是只有政治家、國王和皇后,歷史是每一個人,是
世間萬物。歷史就是那杯咖啡。妳用一杯咖啡就可以解釋整個
資本主義、帝國和奴隸制度的歷史。為了讓我們能夠坐在這裡
用紙杯喝咖啡,背後造就的悲劇和鮮血是非常驚人的。(p.19)
如果你活得夠久,就會發現每一個被證實的事實,之後都會被
證明是錯的,然後再度被證明是對的。當我還小、還像一般人
一樣的時候,科學界以外的人仍然相信地球是平的,因為這是
他們走在路上所看到的。接著,人們開始認真面對地球是一個
球體的概念。但是,某天我在史密斯超市翻著一本《新科學人》
雜誌,整期文章都在談「全像原理」,一個有關弦理論、量子
力學和重力的作用就像全像投影的原理。總之呢,令人吃驚的
是,這個理論暗示了整個宇宙只不過是宇宙視界上的二維資訊...
所以,這世界(還有宇宙萬物)可能真的是平的也說不定。但
同樣地,也可能不是。(p.41~42)
人們會相信女巫存在,因為那對大家來說比較容易。人不只是
需要敵人,還需要一個解釋。在動亂不安、充滿無知的年代,
相信女巫的存在對人們來說很有用。(p.62)
我想要告訴你們的是,莎士比亞是一個人。我的意思是他曾經
活過,是真實存在過的人。不只是一個作家,他還是一個商人、
團隊工作者、製作人。他曾走在真實存在的街道,淋著真的下
過的雨,喝麥酒,吃真實存在過的生蠔。一個戴一只耳環,會
抽菸、呼吸、睡覺、上廁所的人。一個有手有腳,有口臭的人。(p.156)
摘的好像都和故事主線沒有太大關連 XD
總之,推薦大家看看也歡迎來討論討論這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