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sim (山猴大王吼嚕嚕)》之銘言:
前文恕刪
: 說實在的,我首次接觸到這本書,是從大陸的知識服務《羅輯思維》中
: 聽到的。《羅輯思維》反省中國文化,認為古代中國人這麼愛講兵法計
: 謀,就是因為士兵缺乏紀律與責任感,只好用計謀來結合各股力量,但
: 這種做法很容易在戰況不利的時候整體潰逃。所以,與其把精神花在計
: 謀上,還不如組建一個有責任有紀律的高效能團隊。
: 除了推薦這本書,也推薦這一集的《羅輯思維》。
呃,我不太清楚你是否受到一些演義類的書籍影響,
所以才會認為中國古代都是一堆兵法和計謀,
然後能打贏都是靠兵法和計謀而已;
實際上古代打仗哪有多計較,
絕大多數都是直接戰場上見真章的,
當然戰爭也不是隨意亂打的,
所以就出現了兵法這種整理了許多資料的通用建議指導,
而計謀則可以算是特殊狀況使用書,
以項羽的破釜沉舟來說好了,
要不是項羽先前百戰百勝士氣正盛,加上帶領的又是自家的故鄉子弟兵,
換了其他人實行這個計謀只怕是人心潰散了。
再者,愛講兵法和計謀與士兵缺乏紀律和責任感的關聯性並不大,
因為士兵之所以缺乏紀律和責任感,
主要是因為士兵幾乎都是從農民(或難民)徵招而來,
並不是脫離農事生產的職業軍人,
因此真的要使用計謀的話就一定會要求士兵的紀律和責任感,
要是士兵狂掉鍊子的話,那再好的計謀也無用武之地;
另外古代將領以及君王也不是沒有考慮組建有責任有紀律的軍事團體,
但是組建起來之後聽從誰的命令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聽將領的就可能會變成岳飛的岳家軍、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
聽皇帝的就像是清朝八旗那樣的建制,
前者的結果不是皇帝設法殺了將領,就是將領擁兵自重(或反了皇帝),
後者的結果則是戍守京師,承平日久、武備鬆弛;
加上中國一直以來都是處於農業和手工業的狀況,
不太重視資本和商業的發展,所以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軍人。
最後,推薦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以及威廉.麥克尼爾的《富國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