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八二三的章節瞄了一下
郝認為, 自己在1955年任砲指補指揮官時修建的鋼筋水泥掩體立了大功
至少以老蔣俞大維的角度來看, 部隊因此得以維繫, 沒有被打的丟盔棄甲
算上他一功
1958年8/23開打前三個月他本已調回台灣
但八月初又被老蔣調回小金門接第九師師長(應該就是後來119師的前身吧?)
因此他算是新官上任就遭逢大戰
只能說老蔣用人很妙
另外, 砲兵出身的是不是都習慣躲在掩體裡面啊? 他們可能也不覺得這有甚麼不對
因此大家期待郝像步科出身的親上火線, 提槍快跑前進, 不免失望
另外, 也要考慮, 在他之前的國軍指揮官多半是老一輩軍人
(說不定還是那種中國古拳法大刀都能來上一段的那種)
郝則算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軍官, 留過洋, 除了英文之外, 還念過微積分
(勝過我等文史青年, 雖我念的是微乙)
因此領導風格不同也可以理解
八二三目的不是奪島, 因此本來就沒有輸贏
比的是姿勢跟宣傳
這一點上我覺得郝的表現馬馬虎虎啦
倒是小蔣展現了一貫戰鬥民族作風
別的官員都利用兩周停火期間到金門去作作樣子
他非得等到老共重新開打
才去小金門跟郝在砲聲隆隆的碉堡裡聊了一個多小時
你如果以為他只是圓墩墩的一個和善老先生, 在台灣鄉下有許多老朋友
那你就被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