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動物的內心生活》讀後感

作者: MAXjames (麥酷斯)   2021-01-24 14:15:22
圖文心得:https://vocus.cc/maxjamesread/5ffb2ecffd89780001b40eb3
相信很多人都對動物很有喜愛之情,甚至很多人都有養寵物,每天回家,就是期待與自己
的狗兒子或是貓主子相見。但動物的心裡在想什麼,人真的懂嗎?
今天要談的這本《動物的內心生活》,與之前寫過的《樹的秘密生命》其實是姊妹作。做
為一個曾經的林務管理員,現任的森林守護者,作者對動物同樣很熟悉,似乎也只是剛好
而已?
這本書同樣用多篇精彩的小故事,帶領讀者探索動物內心的奧秘。讀來依舊非常暢快,又
誘人哲思。推薦兩本一起入手,一次購買,雙倍滿足!
【動物行為知多少】
動物常常展示出的各種有趣的行為,讓人不禁反思,許多方面,動物與人似乎真的很相似

〔懂騙〕
許多動物看起來天真可愛,但你可能想不到牠們其實是詐欺慣犯。鳥類便是其中翹楚。像
是白頰山雀在看到危險來臨時,便會發出警告聲,告知同類先行逃跑。但有些厚臉皮的山
雀,在看到美味食物時也會發出警告聲,這樣牠就可以趁同類逃跑時,獨自大快朵頤一番

作者養的公雞費多林則懂得利用聲音達到其他目的。平時費多林是個紳士,當牠發現好吃
食物時,便會發出咕咕聲,讓同居的兩隻母雞先享用。但有時,牠腳下其實什麼都沒有,
卻還是發出咕咕聲,當母雞聞聲而來,迎接的卻是費多林的積極求愛。只能說為了公雞精
蟲上腦時真的非常母湯……
說到詐欺,伴侶不忠顯然也是種欺騙,鳥類對此自然也很提防。像是當公燕子回到巢穴時
,如果沒看到母燕便會發出警戒叫聲,叫母燕回巢。但這其實只是假警報,目的是為了怕
母燕趁牠不在時去跟別的公燕歡愉。而這現象在母燕下了蛋後通常就會消失了。
喜鵲也有類似行為。基本上喜鵲會跟伴侶建立一輩子的配偶關係,而對於侵門踏戶的同類
,牠們都會激烈抵抗,因為彼此都不希望對方出軌。但相較於母鳥會一直驅逐闖入的競爭
者,公鳥則投機的多。當母鳥看得到的時候,公鳥會起身趕走到訪的雌喜鵲,但當母鳥不
在時,牠就會積極地開始對新來的美人獻殷勤……
〔懂偷〕
說謊已經夠過分了,但許多動物甚至還會偷竊,比方說松鼠。為了度過冬天,松鼠都有儲
糧的習慣,將好吃的松果藏下土中,留待天寒地凍之時可以享用。然而,許多松鼠都會心
術不正得剽竊牠鼠的存糧。
當然精明的松鼠也不是省油的燈,為了因應這種行為,牠們發展出了一種「空糧倉」策略
。當牠們察覺自己正在被注視時,便會先從地裡刨出些土來,假裝要藏些果實,再把土填
回去。只能說松鼠也懂兵不厭詐!
被偷的痛,松鴉也懂。研究人員試過用不同的土壤讓松鴉藏食物,有些是細沙,有些是礫
石。由於挖掘細沙很安靜,礫石則會發出聲響,松鴉因此發展出不同的藏食物策略。如果
察覺有同類躲在牠看不到但聽得到的地方時,便會將食物往細沙藏,讓潛在的賊不知道牠
正在偷偷藏食物。
〔懂玩〕
人類是唯一可以做些無意義、無助於演化、傳宗接代的事依然感受到快樂的動物嗎?答案
可能是否定的。事實上很多動物也很能在生活中娛樂自己。作者就提到一隻會滑雪的烏鴉
(影片如下),顯然這樣滑行沒有甚麼太實質的意義,甚至是在浪費體力,硬要解釋只能
是為了好玩?
https://bit.ly/3qSDRVn
此外,許多寵物都會和主人玩,像是狗狗似乎就很熱衷於撿球球。好吧,這或許可以解釋
為寵物想與人建立關係,這樣就具有演化上的意義。但作者舉了另一個烏鴉玩弄狗的情境
(影片如下),顯然戲弄狗應該對烏鴉沒啥好處吧,看來似乎玩樂細胞也內建在人類以外
的動物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_sjn3ghUk
【動物有意識嗎】
從動物的種種有趣行為,不免讓人產生疑問:動物有自己的意識嗎?讓我們看看作者怎麼
說。
〔懂自我〕
要測試動物是否有自我意識,最有名的方法便是「鏡子測試」。只要能在鏡子前認出眼前
的影像就是自己,應該就表示牠能理解自身的存在這檔事。
實際上,相當多動物能通過這項測試,像是與我們最接近猩猩當然輕鬆闖關成功。但研究
發現連喜鵲、渡鴉都能通過。順帶一提,人類要至少十八個月才能功過此項測試。對了,
還有人們最愛吃的豬豬,也能輕鬆辨識出自己,顯然牠們的聰明才智也不低。
事實上,豬的確比人們想像的聰明得多。比方說書中提到,野豬是會認親的。不同野豬家
族的領域其實很少重疊。反之如果兩家族間有些親屬關係,那領地可能會有百分之五十的
重疊。就像我們與遠房親戚一樣,有些距離但又不是陌生人。
回到自我這主題上,有些動物甚至有自己的「名字」。像是書中提到,渡鴉有多達八十幾
種叫聲,其中一種可以告知同類自己的到來,這樣的叫聲可以說是名字嗎?從其他渡鴉對
叫聲的反應,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如果報聲的是好友,渡鴉會發出高亢友善的聲音,反之
,如果發聲的是討厭鬼,渡鴉就會粗糙且低沉的回應牠。
〔懂愛〕
動物懂愛嗎?最直接的觀察就是動物的母愛。從人類的視角來說,母愛似乎是很顯而易見
的。像是書中談到松鼠媽媽就相當盡責得照顧小松鼠寶寶,松鼠在媽媽在遇到危險時,會
將松鼠寶寶像圍巾一樣掛在脖子上,來躲避蒼鷹或是松貂的襲擊。而這會讓松鼠媽媽幾乎
要窒息,可說是拚了命顧兒。
問題來了,這樣的照顧行為可以稱之為母愛嗎?這會不會是只是演化之下,動物潛意識得
繼承了母性本能,一切都是人類的自作多情呢?
書中舉另一個有趣的例子,一般來說山羊也會照顧自己的後代,但前提小羊在出生後必須
讓母羊舔乾新生小羊身上的黏液,這樣的儀式鞏固麼母子的連結。如果不小心出了意外,
小羊被和母羊隔開,沒有建立連結,那之後母羊就會把小羊當作陌生羊看待。
這樣是否證明動物的母愛行為只是種本能,與人類的愛不能相提並論呢?讓我們再看下一
個例子。回到一開始說的松鼠,這種看起來有點奸巧的小動物,其實相當重感情。比方說
,牠們會幫忙照顧母親意外離世的松鼠幼兒,用人類的術語就是「領養」。有趣的是,松
鼠只會領養牠們親戚的遺孤,顯然和人一樣,愛是有程度差別的。這樣看,動物的愛好像
又不那麼本能?
那跨種族的愛呢?人能對動物有感情是顯而易見的。即便貓主子一臉傲嬌,愛理不睬,貓
奴們依然愛牠。當然很多時候,動物對我們也是如此。但會不會動物與我們結交也只是為
了生理上的滿足而已呢?畢竟我們給牠溫暖的家,又免費供應食物?
不過討論這些或許就累了,因為就連人與人的情感似乎也沒有那麼好劃分清楚。我想,就
如作者說的:愛沒有差異。不管是動物還是人,任何情誼互動都是很美好且值得珍惜的!
〔懂利他〕
讓我們把愛再擴大一點,談到所謂無私的行為。動物也有為了牠者,犧牲小我成就大家的
行為嗎?
答案是有的。還記得前面提到過,有些厚臉皮的山雀會利用叫聲,欺騙同類有危險,趁機
獨吞食物嗎?並不是所有山雀都會這樣,很多時候是真的有危險靠近,像是可怕的蒼鷹正
朝這飛來。此時發出聲響提醒同類其實是很危險的行為,因為這會讓自己的位置暴露。這
樣的行為,顯然是種無私的表現。
再比方說,蝙蝠彼此會分享吸來的血液。照顧運氣沒那麼好的吸血鬼,讓他們不致於挨餓
。有趣的是,平常較為樂善好施的蝙蝠,在遇到困難時也更容易獲得牠蝠的照顧,果然是
好蝠有好報啊!
【動物與人的互動干涉】
人與動物往往有很深的牽連,在人類不斷發展的過程,動物往往也都會受到影響。
〔壞的一面〕
對許多動物來說,人造世界其實處處是危機。像是以前講飛蛾撲火,但現在對飛蛾傷害更
深的恐怕是路燈。這其實是飛蛾適應不良的後果,因為牠們習慣用月亮定位,但更遙遠的
月亮相比,路燈顯然是更大更圓的大月亮,因此當牠們用以路燈為基準定位時,便會一次
又一次的飛回燈上,最後只能活活累死。
又如,大家都知道馬路如虎口,可惜動物並不知道。像是許多昆蟲和爬蟲類,對柏油路就
相當喜愛,這種不存在大自然的神奇道路,可以被太陽曬得暖暖的,最適合冷血動物拿來
溫暖身體。但往往正當牠們躺在大馬路享受日光浴之時,無情的車輪就從牠們身上輾過。
農業工具往往也是動物殺手。像是牽引機,雖然帶給人類很多方便,但也造成很多小動物
,像是小老鼠或是幼鹿,被無情碾碎。不過對於老鷹恐怕會很喜歡人類的發明,因為這樣
牠就可以跟著牽引機走,獲得不用費心獵食的美味佳餚……
〔好的一面〕
當然人對動物影響也不總是如此悲劇。比如,城市其實提供了一些動物相當好的生活環境
。這點蜂群感受應該很深,相較於大自然界,其實城市的食物來源是更充足的。因為整個
夏天都有百花盛開,不用愁沒有蜜源。
而人類與動物也有很多羈絆。我們講人類馴化動物,像是狗被教育得能幫人類看家,馬匹
能載人載物。能夠與人類共存合作的動物有較高的存活機率。但這點其實反過來說也是如
此,能與動物相處得更好的人也同樣更容易活下來。究竟是誰馴化誰,恐怕很難說。但對
彼此而言都是好的。
【後記:動物的感受,人真的懂嗎?】
在看此書的過程中,跟著作者靈動的文筆,讀了許多動物奇特有趣的行為。也思考了「意
識」,這個過去總以為只存在於人類的概念。只能說,對於其他種動物,人類的理解也還
遠遠不夠。或許每種動物也都有意識,能自主思考?
一些研究指出動物也能感受到的比我們以為的多得多,就連魚這樣簡單的生物,也能感受
到痛覺。動物似乎也感受到恐懼。人在恐懼時,杏仁核會產生反應。有研究發現在恐懼時
,金魚的魚腦外側也有類似的反應。和人一樣,如果我們這恐懼中樞麻痺,金魚就會失去
恐懼的感覺。
當然隨著時代演進,人類對動物,也越來越跳脫「畜生」,這樣低等的概念。越來越多人
提倡要用較為「人道」的方式來對待動物。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人類的自作多情,但能開
始學習尊重其他物種,我覺得也不壞?
我們該做的完全不是將動物擬人化,而是要好好地了解牠們。 -《動物的內心生活》
我想,每個生命或許都不相同,但也都同樣值得尊重!這並不意味著就要成為素食者什麼
的,畢竟如同在《樹的秘密生命》提到的,植物恐怕也不是毫無知覺。重點是,我們對於
這個生態是否有足夠的尊敬,並願意去與他者共榮共存。願大家都能更有理解彼此的意願
,人與動物皆然,共勉之!
我並不相信死後的世界,但我樂於認定所有的生物都擁有靈魂。 -《動物的內心生活》
作者: hwider (海裡的星辰)   2021-01-24 14:42:00
謝謝分享
作者: webster1112 (webster)   2021-01-24 14:56:00
聽你描述 是很有趣的書 !!
作者: Tangut (七下擋象)   2021-01-24 15:14:00
好有趣
作者: Leeling (李鈴)   2021-01-24 16:39:00
很喜歡這個作者描述的這些動植物的事Q\\\\\Q
作者: hsiflow (hsiflow)   2021-01-24 19:36:00
好有趣~ 謝謝分享~ 會找這本書來看!
作者: tin821155 (Tin)   2021-01-24 21:49:00
感謝分享~很有趣!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21-01-24 22:32:00
有趣的書
作者: mintiest   2021-01-25 06:53:00
謝謝分享!心得寫得好好!感覺很有趣
作者: RLH (我們很近也很遠)   2021-01-25 09:01:00
好可愛的感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