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544345 記者潘欣中、徐如宜、施鴻基
疫情風暴下,書籍非民生必需品,不僅實體書店遭逢重創,獨立書店因小本經營的先天條
件,加上社交距離和暫時停業的後天限制,更顯脆弱。
獨立書店靠著官方補助計畫、紓困、支持性訂閱稍喘口氣,但疫情風暴不見盡頭,獨立書
店只能苦撐。
不同於大型連鎖書店,獨立書店強調深耕在地、人際互動、非主流選書,但疫情下,人與
人、人與書的連結和互動全斷鏈。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祕書長鍾尚樺表示,三級警戒後,從北到南都有獨立書店陸續休業
,就算繼續營業,不少也處於「半停滯」狀態。
為了撐下去,獨立書店被迫悄悄轉型。「有的轉了個頭、有的已轉了半身。」鍾尚樺說,
正好利用「被休息」機會,好好思考下一步要如何走,怎麼轉型線上,換個角度來看,也
算意外收穫。
台灣最南端的屏東恆春鎮「紅氣球」書店經營人郭德慧說,去年疫情爆發後營業額下滑,
靠接案和藝文振興方案才轉好,五月疫情警戒配合歇業,實體活動取消、接案後延,取消
小幫手打工換宿,高昂租金更顯壓力,只能靠臉書推薦好書線上訂購。今年雖獲文化部實
體書店補助計畫,最頭痛的是,怕疫情持續,打亂既定講座活動,不得已就改線上,但「
味道」差很多。
屏東市「永勝5號」說,獨立書店賣書拚不過網路低折扣,向來是採左手加右手、複合式
的經營模式,除了賣書,還接案、餐飲、帶活動等,若兩手都受限制,「就燒腦了」。
束手無策下,申請政府紓困、補助計畫外,只能強迫自己轉線上訂閱或開辦線上分享會。
「小陽。日栽書屋」決定啟動「我們來說書,你們來支持書店」線上說書計畫,讀者卻反
映,少了真實書卷味和人情味。
疫情之初,台東長濱獨立書店「書粥」規畫「一人讀書館」,每天限一人,每次三小時,
讓愛書人擁有整間書店,可隨喜付費,店長僅線上聯繫。考量無法確保空間絕對安全,最
後仍取消,一路停業至下月中。
「書粥」老闆高耀威說,目前先以積蓄撐住,疫情若持續半年恐難以為繼,「開店時曾設
想最壞的狀況,只能努力熬看看,先匍匐前進」。
台東市區獨立書店「晃晃」和「食冊café書店」則推書籍宅配,持續為在地愛書人補充
精神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