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家暴受害者變加害者

作者: aa22331 (羽月)   2021-08-24 01:14:47
希望大家能推薦有解釋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書(改標題了,這是原標題)
朋友的媽媽被家暴,已經離婚超過十年
離婚搬家後就再也沒有被前夫打過,等於開始過新生活
但媽媽感覺走不出來,會懷著怨恨回去找前夫要錢
媽媽離開後前夫換打小孩(就是我朋友)出氣
朋友跟媽媽訴苦,媽媽竟然高興又遺憾的說:「你也被打喔?可是你被打得好輕,當時
我比你嚴重多了!如果你爸對你夠狠的時候你再跟我說」
然後媽媽會跟前夫聯手一起對付我朋友
像是朋友想到外縣市唸書,遭到他們強力反對
媽媽甚至說「你不在爸爸身邊給他出氣,萬一他來找我怎麼辦」
媽媽就是一邊說「我很恨你爸很討厭你爸」一邊贊同爸爸的決定
可是明明離婚了就自由了不是嗎??心懷怨恨所以要拖小孩下水??
有人能理解這種心態嗎?
希望能介紹描述這種心理的書籍
大家推薦的書單:
走出病態互依的關係
黑羊效應
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
冷暴力
錯的是我們,不是我
被剝削的童年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
情緒勒索(這本有兩種版本)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
(這本是用關鍵字找的)
補充一本不錯的書:受害者情結
有被害事實的人不一定有受害者情結,反之也是
作者: kimberly (kim)   2021-08-24 03:55:00
看起來不太像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那個是人質對加害者產生同情同理,這邊你媽是恨你爸的,沒有同情或同理
作者: gfiba (b^___^d)   2021-08-24 04:35:00
家族治療的三角關係吧,父母的關係無法處理,就把孩子扯進來媽媽看起來是把對爸爸的怨恨轉移到兒子上,受害者轉變加害者
作者: limay (咖啡咖啡咖啡)   2021-08-24 04:50:00
你要不要先想辦法救你朋友啊?也不是「救」,而是讓他不要再被家暴。這不是比較重要嗎?
作者: nightever (不知處)   2021-08-24 08:07:00
這不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啊 ,如果你朋友是因為顧慮到媽媽所以才不脫離爸爸 ,這是媽媽對他的【情緒勒索】;離開〖家〗並沒有那麼難 ,如果你真的想幫助你朋友,首先支持且鼓勵他獨立且離開吧比起理解或釐清 ,面對這種失格的父母 ,不要害怕被指責不孝 ,孝順可以有很多種形式 ,但首先必須讓自己的人生不要被毀掉
作者: rerun (禮讓)   2021-08-24 10:35:00
直接去家族治療比較快
作者: LoveSports (愛運動)   2021-08-24 10:36:00
這位媽媽當年受暴沒有治療,可能是把受害者的自己投射到孩子身上,或是在團體焦慮中抓替死鬼以避免自己遭殃還會回來向前夫要錢(如果不是真的缺錢)可能是不甘願吧法律上關係結束了但還再要錢,這段關係並沒有真的結束我印象中"走出病態互依的關係"好像有提到這種狀況另外團體焦慮找替死鬼(代罪羔羊)的話"黑羊效應"有提到"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這本好像只有提到一方父母漠視"冷暴力"雖然是講精神暴力但有提到抓替死鬼的心理如果要了解受害者轉為加害者可能要看PTSD或解離方面的書,這部分資訊我看的是國外的書不論是什麼原因,很難改變父母只能改變自己,了解這些的目的如果是幫助自己斷念才有辦法脫離替死鬼人生如果是需要找替死鬼把受害自己投射出去的類型,失去投射對象後可能會精神崩潰,或許請朋友尋求校內諮商資源談一下,早點採取保護自己的對策並盡早斷念離開。我大學時每天通車4h因為我是家裡的替死鬼不得住校我媽我弟求我回去,回去後他們說"瘋子才會回來 活該"祝福你朋友早日對家人斷念若有手足也要小心手足會抓替死鬼,我婚後又被抓一次QQ看完你補充的,大推"走出病態互依的關係"那本已經絕版了但大多數圖書館都借得到那本把孩子夾在父母中間又被情緒勒索的狀況寫得很清楚我以前也是常說媽媽好可憐,然後醫生都會說同情媽媽只會讓自己狀況更糟,後來甚至叫我快逃(有見過我媽)你朋友可能需要去諮商斷念,越早開始斷到一定程度越好或是周圍朋友可能要多勞心常勸她開導她她是女生的話,媽媽投射的狀況會更嚴重,因為都是生理女,你朋友之後人生只要有順遂媽媽可能都會不開心假如媽媽已經把受害的自己投射到女兒身上"我看過很多這樣的媽媽,她們已經失去愛孩子的能力"BY 以前治療我的醫生 / 共勉之
作者: shadowofpure (清影)   2021-08-24 14:27:00
感覺你朋友還沒有意識到,媽媽也是一般人,不用因為她有媽媽這個身份就包容一切,或覺得一定要做什麼。如果媽媽傷害了你,你絕對有資格劃清界線優先保護自己。父母都不願面對自身的課題,那也不需幫他們煩惱,專注在自己與身邊有的良好關係就很足夠了。自從意識到父母也是一般人,我就沒那麼執著了,跟他們的互動也比較正常化
作者: DreamsInWind (不幸少女愛好會)   2021-08-24 16:53:00
錯的是我們不是我 已經絕版了 可以去圖書館借看看
作者: medjed762 (隱形的筆)   2021-08-24 17:42:00
建議可以找共同依存相關的書籍,像是《每一天,都是放
作者: rosa0027 (roror)   2021-08-24 20:31:00
關鍵字:家族排列 找找看 看了應該會爆哭 /我覺得現期"情緒勒索"之類可能沒幫助 因為她需要這個角色才能感覺自己是家裡的一份子 提倡劃清界線她做不到 要讓她走出來等於要先破壞她"家裡有可能改善" "只要我受委屈就可以"的假象 破壞她認為自己受苦有幫助的假象/ 可能人際一部分也是建立在受苦角色 想像一個名媛突然變89妹一定想趕快變回自己/習慣新的形象才會有新的生活 朋友能做的只有[多讓她認識到自己的不同面向] 平等的在對話裡觀察、回饋她 讓她自己去改變
作者: lost0816 (ruiz)   2021-08-24 21:18:00
版上都好有愛,加油,題目:創傷、依附關係、自我發展
作者: TtTt4 (夜空飛行)   2021-08-24 21:23:00
好恐怖的關係跟話語,祝你朋友早日解脫建議都去諮商
作者: lost0816 (ruiz)   2021-08-24 21:40:00
妮娜布朗博士 - 被剝削的童年 https://reurl.cc/O0lWq7
作者: LoveSports (愛運動)   2021-08-24 21:52:00
我覺得"家裡有可能改善"跟"願意被情緒勒索"根本原因很接近,都是沒有斷念,還在用扮演受苦角色或自願被情緒勒索來試圖討愛(可能是不自覺的)。看情緒勒索的書看一看我覺得會有一種想法: 我為什麼要被自己父母勒索?如果人做什麼事或做選擇背後有動機,自己的動機是什麼不論是什麼樣的書重點是不能期待對方改變,因為想改變父母其實代表自己也正在同化成操控者。簡單兩個字就是常見的"界線"問題,要父母是我們想要的樣子那也是一種越界,自己也是伸出魔手跨入對方的界線斷念不簡單,可以慢慢進行不用急也不用要求一次到位去諮商的話心理師會提醒不要追求快狠準解決這類問題避免同化也是重要課題,似乎是書上比較少提到的?回一堆也許大多是投射XD畢竟不認識,誠心建議去諮商
作者: darkwindwind (darkwindwind)   2021-08-25 17:48:00
這篇真棒,要好好保存,衷心祝福原po朋友能好好跟家人隔離開來。
作者: crimson11 (crimson)   2021-08-27 02:0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