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 歷史下的台灣商戰小說
小說作者:黃國華
故事原創: 徐青雲、湯昇榮、羅亦娌、徐彥萍、黃國華、林君陽、張可菱
有讀:https://readfromtheotherside.blogspot.com/2021/10/goldleaf.html
第二段會有劇情相關,請小心取用 :)
====
重現一九五○年代臺灣最大茶廠,人情與物業的風華絕代。
我是在看完了之後,上網查詢,才發現原來它是先有劇本,而後寫成小說的一部作品。
如果我先知道的話,就不會很意外了──我還想呢,這個題材/情節很適合劇本──後來再
回去readmoo的頁面看,「公視時代劇」就大大的寫在那裏,是我眼瞎。
會挑出這本書的原因,除了題材的特殊性,另外一點,就是試讀的部份讓我想起山崎
豐子(花暖簾,或華麗一族):文筆平淡但流暢,在環境,角色,商業背景知識上有莫大的
功夫。但當然,以小說而言,「茶金」無論在文筆還是背景知識的補充上,還是比不上山
崎豐子的細膩與考究,讀完還是有點不滿足。
這本書我推薦給台灣人,「茶金」講的是台灣茶商的故事,劇情緊湊,主要角色的性格
安放的很合適,盡管有些對話還是流於說教──真不知道到時戲劇會是什麼樣子,讓人害
怕。這是本不需要背景知識,不需要有大量閱讀的習慣就能完食的書,特別適合對過往「
四萬換一塊」的金融背景或台灣製茶產業好奇的讀者,只是這本書的頁數很多,可能要花
好幾天才能讀完,沒有耐心的人可能會不耐煩。
而關於情節,這個年代的故事不免俗地會談及228與白色恐怖,也許有些人看完了會
覺得沉重,也許在戲劇上映之後又開始口水討論。但我還好,角色的注定從一開始就猜得
出來,更何況,我先前真的讀過好幾本有沾上相關主題的書了,有些麻痺。這本書提供了
看待那個時代的另外一個角度,這也是這個作者的強項,比起特別著重在生離死別的悲情
,這樣聚焦在快節奏的商業事件,而又沾帶點政治緣故的故事,以台灣小說來說比較少,
也因此有趣的多。
如果嫌棄這20萬字的份量,等到十一月公視播映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
政治是海風與浪,日光茶行如頂著暴風前行的船隻
「茶金」的故事可以分為兩線,一線是吉桑與薏心的日光茶行,一線是KK與歐文的「
美援」化肥廠的成立。其中最主要的是茶行那一線,從四萬換一塊的時空背景開始寫起,
歷經美元可能中斷,到韓戰爆發,到外匯政策大轉彎,在大環境不斷的變動之下,茶行本
身的商業競爭與金融借貸的你來我往也是不斷旋轉的風暴,劇情緊湊,角色的性格與情節
互相搭配,我覺得很合適──無論吉桑愛面子,傳自日治時期的匠人精神,還是薏心別開
生面,不斷想找尋茶行出路的個性──這門生意是一台沒有軌道的列車,走得搖搖晃晃,
全看車掌要往那個方向。
另一線的化肥廠,我總覺得角色有些刻板,這部分的對話情節,人物編排,我覺得沒
有茶行那一線來的好,比較像是為了跟著整個歷史/劇情而編排出來的,但幸好整本書的
重點仍在茶行那一側,讓這一線的缺點不那麼突出。
而如果,要說政治的話,好像還差那麼一點,但我也很難說得上來,政治相關的書籍
我看得很少。
談到角色,最為圓潤的是吉桑,作者用了家族長輩,製茶師,茶農,競爭對手等眾多
人物來側寫吉桑的個性與堅持,他愛面子,卻也體恤員工;他愛茶,也明白商業就是一場
戰爭;面對家族,他有他的氣;面對薏心,他也有他的溫柔疼愛。盡管後頭薏心越來越能
掌管大局,但最終,真正人性溫暖的互動都在吉桑這邊。而薏心,她有一半的互動是跟KK
,但我對於這部小說的感情戲,有種「懷舊」的感覺,但又不是寫得特別好,要說含蓄,
我覺得她跟KK之間的火花很少──互相加油打氣的對話我想想都起雞皮疙瘩了──要說直
接,你說文貴的感情堪稱暴力表白,湊在一起,讓這本書的感情戲變得有點尷尬,飄忽不
定的。
其實除了愛情,吉桑跟薏心的親情也有種很不著地的感覺。「茶金」中角色的感性情
緒轉折很快,且篇幅不長,再加上詳實路線的文筆,比起商業對決,這部分就沒那麼精彩
了。
總觀來說,這本小說的劇情緊湊,會吸引讀者看下去,但篇幅很長,而其中沒什麼讓
讀者稍微喘口氣的空間──這部書的感情戲實在是不能以「舒緩」來稱呼──因此到了最
後,盡管茶行仍走得戰戰兢兢,我讀起卻有些厭膩了。最後的收尾在我看起來很急促,先
前歷經幾次的危機都努力解決的父女倆,這次卻直接敗退,退的直接,退的毫無意義與掙
扎,反倒是KK這線收的比較好。
因此,想看在台灣特定歷史架構下的商戰小說,「茶金」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一
般的讀者而言,最大的障礙點是頁數,但既然會有戲劇,這應該就不會是什麼問題了。
*對了,要是對考據與台灣歷史有興趣,又有一點文字閱讀跟文學欣賞底子的話,同
樣大篇章,大部頭的小說,我覺得可以嘗試看看甘耀明的作品:從「殺鬼」到最新「真正
的人」我都非常喜歡。只是這篇茶金突然讓我想起來這些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