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這跟我當年教科書讀的不一樣
/
1.慈禧太后形象的反轉
清朝末期的文明開化之路其實是由慈禧太后開闢。太后甚至準備實行君主立憲、選舉產生
國會。
/
2.孫中山形象的反轉
不折不扣會在奇幻故事中出現的標準野心權謀利益家反派份子,我願稱他為"空口套白狼
"。
在中國革命成功進入中央政府,有著各省議會來進行全國大選的選舉制度時,孫中山因為
無法一手把持最大權力,坐上自己覬覦的位子,於是無視制度,樂於接受外國勢力的扶持
,要來場推翻當時中央政府的"二次革命",使得中國再次陷入動亂。
甚至為了自己的野心,不論資助他的勢力立場、背後目的為何,他都能欣然接受。
反正只要提供錢、武器、人,能讓他打仗打到有總統位子坐就行。
共產黨早期能在中國逐步成長,孫中山功不可沒。
/
3.軍閥混戰時期
其實,這些年中最長、最重要的戰爭,是在孫中山、蔣介石與中央政府之間。軍閥之間的
戰鬥,時間跟規模都小得多。軍閥間最主要的鬥爭都在國會、選舉這個大前提下進行,沒
有人要摒棄這套民主制度。
/
4."國父"的造神運動
可能就是經由蘇聯的指導下,如同列寧式造神;大建陵墓、廣設塑像。尤其在國民黨武力
奪取政權後,更需要用孫中山的名字來支撐合法性。
/
5.蔣介石對孫中山的厭惡
陳其美被暗殺後,蔣介石認為孫中山要為其恩師的死亡擔上相當責任。加上蔣介石對蘇聯
的「階級鬥爭」深惡痛絕,而孫中山與蘇聯勢力的親近,更讓他與孫中山保持距離。
/
6.宋靄齡與孔家
簡單一句話就是大發戰爭財。國庫就是家庫、利用抗戰斂財等,不計其數。
/
7.宋慶齡的政治慾望
宋慶齡為了自己政治的理想或可稱之為慾望,不惜跟宋家、蔣家、孔家斷絕所有關係,基
本上是老死不相往來。即便如此,晚年的她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然是言行舉止戰
戰兢兢,深怕自己變成下一個鬥爭的對象。
/
8.蔣介石用中國換兒子
為了將蔣經國從蘇聯贖回來,蔣介石不得不在抗戰中給了中共一系列重大讓步,使得紅軍
得以迅速地發展。
/
結言
基於我自己對歷史書籍涉獵無多,也沒有什麼史觀素養,以上條例僅是我讀過後,對於整
本書深感玩味的部分,這些內容不過是書中的九牛一毛。整本書行文流暢,如同一部眾人
物不斷現幕退幕的時代劇,閱讀感一氣呵成。
而劇中每個人物,不像歷史教科書上遠不可及地供在神壇。他們都有自己在大時代中的情
感糾結、複雜慾望以及對於未來的算計,就如同我們每個人一樣。只是當手中可行使的權
力被極度放大後,慾望跟情感也隨之被擴張成令人咋舌的地步。
最後,畢竟是我的讀後感,我還是想再提一次,孫中山在這本書被描寫得太逗了,活脫脫
就是整本書的惡役代表,對於這點,我看得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