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閱讀札記:《擁抱你的內在家庭》

作者: jean17 (jean)   2022-06-27 02:05:51
https://i.imgur.com/V2VJ22e.jpg
閱讀札記:《擁抱你的內在家庭》
讀完這本書,我內心感到平靜與幾許對於寫下這篇札記的期待感。書中所探究的主題──
內在家庭系統,英文縮寫為IFS,可以說是近期自己讀到的,最有共鳴的心理學理論。且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能夠具體而微地幫助自己,去驗證與體驗書中概念。同時,在探討自
身的成長脈絡,乃至自己為何成為自己,又有十分清晰的實踐之道,鼓勵人們帶著創意與
深刻的同理心,踏入那段專屬於個體,獨一無二的「自我探詢之旅」。
本書的作者留佩萱,是內在家庭系統(IFS)的治療師,同時也是美國諮商教育博士,在
行文之間,她屢次提及自身的成長與求學、諮商經驗,讓讀者能感覺到她真心實意地分享
著自身經歷與觀點。這樣的呈現方式,可說是為理論與生活本身,架起了一道道溝通橋樑
,論述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識與邏輯系統,而是透過作者的無私分享與訊息傳遞,讓讀者也
能踏入其生命軌跡,靜心地隨之意會與接收,字裡行間溫暖而堅定的意識,相對於灌輸任
何新觀念,這本《擁抱你的內在家庭》更貼近一封邀請函,邀請每一位讀者親身實現,踏
入看似不可及,卻一直都活躍且陪伴著每一個個體的,豐富且具體而微的內在世界。
以下,就書中的章節安排,整理相關內容與對照身為讀者的自己,感受到與想要去回應的
想法與心境。目前的閱讀札記傾向都用如此模式來呈現,雖說有時也想著,直觀式地漫談
讀完當下的心情與回溯部分內容,似乎可以相對簡單或節省時間。然而會在多年之後,又
重新寫起「閱讀札記」,有一部分是想透過與書籍對話,來探究自身的所感所思。若能相
對有條理地呈現,也可幫助日後的自己,在重讀的過程中,拾獲部分現在的自己可能忽略
的想法或感觸,到時候,順著那些新發現,再回頭去找某本書來應證與對照,也不失為某
種閱讀連結書寫與生活的樂趣吧!
Part 1 你的內心,住著一個大家庭:擁抱內化的經驗,看見內在的豐富
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擁抱你的內在家庭」,我直覺地想到,書中要談論的議題,
會不會是跟「原生家庭」與「內在小孩」有關?實際翻開後,看到內在家庭的定義,其實
是活躍在自己的內在世界的,一個又一個尚待被發掘的「部分」或說「角色」們,而這些
具有不同面貌、性格的角色們,都與個體的成長背景密切相關,仔細發掘的話,往往能見
證個體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樣子,絕非一夕之間所造就,其中多有因防衛機制使然,特意被
忽略或遺忘的兒時經驗,甚至成人後的任何創傷經驗,都有可能內化為某種幽微卻又隱含
於個體之內的「人格」。
在第一部分,作者帶著讀者們認識了「內在家庭」,邀請讀者們將自己的內在,想像成一
個「家」,裡面居住著各式各樣的「部分」。可以說,那些內在家庭的成員們,分屬於個
體的某些情緒與意念、想法,就像一個家庭裡,有不同的家人生活在其中,那些內在的部
分,也共同維持起個體的內在家庭,支持著個人面對生活中的各式考驗。
這樣一個看起來抽象,卻又貼近個體的生存經驗的概念,能夠幫助個人以更開放的心態,
來探索自身的內在運作機制。在這近似於開場白的第一部分裡,作者也提供了兩個「探索
內在」的書寫練習,同時又在某一個章節或段落之間,邀讀者先暫停閱讀,於事先準備好
的筆記本中,即時記下當下的所感所思,回應書中提到的觀點與問題。一開始我有些不習
慣這樣的閱讀模式,卻也在跟著書中提供的練習,實際對照並寫下己身思緒與個人經驗後
,更能心無旁騖地踏入書中世界,同時感受到與書中所提及的一些說法,擁有實際且可貴
的連結。
Part 2 走進內心,認識內在家庭:同理每個部分,關照內在的孩子
來到第二部分,跟隨書中的「探索內在」書寫練習,我也更深入自己的內在世界,裡面不
乏「管理員」與「救火員」所組成的「保衛者」,他們所要保護的正是某一段時期的「我
」,所遺留下來的未及處理與跨越的創傷或挫敗經驗。在IFS的觀點中,個體的內在並非
單一心智系統,而是擁有比想像中多更多的豐富內在人格,那些人格各自承擔著某一部分
的經驗與應對之道,就算有些人格採取世俗所不容的激烈手段,像是犯罪或自殘等負面行
為。其出發點都是為了保護曾經無助的個體,為何與從何發展出那些理念與面目、性格各
異的內在部分(人格),正是IFS密切關注的議題所在。
形塑管理員與救火員等分別用有條理的價值觀或非理性的成癮行為、脫序演出,來維護內
在系統的合理運作的保衛者的,正是內在家庭系統中一至多位「流放者」。他們分屬不同
年齡段,對應個體曾親身經歷,卻以為終究埋藏在歲月的流逝中,那些其實都被壓縮、保
留在個人的內在的兒時經驗,抑或成人後也往往會遭遇各式各樣,在事件發生的當下,難
以去應對與處理的考驗與挫折,都可能被內化為內在的某一部分。由於是個體下意識不願
觸及的創傷或負面情境,那些背負個人經歷的內在部分,就被流放並封藏在內在的某個角
落,同時為了不要被輕易地觸碰到,進而引發並重演事件發生當時的負面感受,內在系統
亦順應當時的情境,發展出所須的保衛者,用來防止當初的悲哀於下一個關卡重蹈覆轍。
書中也提到,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微妙關聯。也就是說,個體如何對待自己的內在,往
往也會反映到其對待外在世界的方式,那是方方面面相互影響,同時有自覺的話,也能從
中得到更多理解自身與調節人際互動的新發現。其中的核心應當還是與療癒內在小孩,也
就是被保衛者所隱藏與確保其不被觸動的流放者有關。好比說,我是一個對他人的批評指
教特別敏感的人,在我閱讀此書的過程中,也不斷地探詢內在的這一部分,回溯著兒時被
父親不斷指責的負面經驗。掩護內在那個「怕被罵」的流放者的,是看似理智的「好辯者
」,他認為真理越辯越明,喜歡花時間跟人解釋自己的想法與處境,有時還會越辯越起勁
,認為自己是被不如意的生涯耽誤的辯論奇才。
其實話說回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成長脈絡與觀念養成,就算我曾經害怕被父親責備,
如今也已長成性格還算穩定的三十多歲成年人,當我透過那位好辯論的管理員,逐漸與縮
在角落,不斷檢討自己的言行到底如何出了錯,那年紀大約七或八歲的曾經的自我縮影聯
繫上,我只是陪她在角落待一下下,讓她感受到有人陪伴的溫暖,我知道一廂情願地把她
從瑟縮的角落拉起,要她去面對現實的考驗,不一定是她所需要與能夠承受的。有時覺察
到某一部分的自己,然後看看其在害怕或抵制著什麼,適度地給予同理與支持,就是展開
自我療癒與修復那些傷痕的重要關鍵。可以說,個體對於外界的不滿或對於關係、情感的
需求,都能從內在慢慢地釐清與調節,在充分同理與認識自身狀態的情況下,找回在面對
自身需求與他人反饋之間,彈性且不輕易被誰人動搖的平衡機制。
Part 3 成為「自我」領導者:真實的自我,擔起內在的家
踏入此書的第三部分,討論的是每個人都擁有的美好本質,那就是具有人性的光明面,且
能溫柔接納各式各樣的他人與自己本身的「自我」。在IFS的創立者里查‧史華茲所著的
《沒有不好的你》,自我被翻譯成「真我」,亦即「真實的自我」。無論是「自我」或者
「真我」,都是指個體的良善本質,近似於從那些經驗中昇華,不再被經驗所束縛,將累
積的各式「重擔」卸下,轉而用某種輕盈而踏實的姿態,重新面對曾以為無法去面對的生
命本身。
由自我領導的內在家庭系統,就如一台巴士,主駕駛位置是由個體的「自我」擔負起司機
的責任,副駕駛與周邊的位置,就坐著各式各樣已經被充分認識的保衛者們,後座則是一
群釋放曾讓其困居其中的創傷經驗,也就是卸除所有內在的重擔,如今無憂無慮也不再被
保衛者藏起來的流放者,已是被接納與理解的「內在小孩」。由自我所駕駛的巴士,將駛
向整個內在家庭系統,都可接受且能相互支持旅程所需的新方向,沿途遇到的風景與人事
物,將能充分彰顯其意境與清晰的特質,人與人的相處不再是透過各式保衛者或被觸發而
陷入僵持狀態的流放者。
當人人都處於自我領導,相互之間的同理與溝通將不再是難題,而是真誠而自然流露的好
奇與關懷,如同書中提及的「神奇廚房」,當一個家能充分自給自足,每個個體都能觀照
並愛護自身每一個內在部分,人際關係將不是相互索取或投射自身匱乏之處,唯有理解同
時接納了自身的每一部分,方能透過更完整的自己與油然而生的愛,開放而自由地認識世
界,也讓世界認識那一個獨一無二的,你自己。
Part 4 現在,你可以重新回家了:回到真實的自己,療癒生命本身
「回家」是一個蠻溫馨的意念,於IFS的觀點中,每一個人也擁有屬於自身內在的家。如
此一來,可說是充分肯定個體的完整性,人與人之間並非拿來相互完整,更重要的是分享
個體無獨有偶的生命經驗,讓每一段關係都是自由且流動的,透過與他人的互動與交流,
能夠豐富彼此的視野,同時又能回到各自的旅途中,尊重彼此的單獨又不減相聚之時的喜
悅之情。
有時,一段關係的建立與結束,都是來自於某些自身仍未釐清的吸引力法則。連同微妙的
投射作用,在生活中往往觸及各式不一定有抒發或宣洩管道的情緒、意念,而在IFS觀點
與實踐中,這些都與內在系統有關,無論是影響更廣泛的繼承重擔,牽涉整個家族乃至國
族的創傷經驗;或者貼近個體的成長經歷,連同原生家庭或社會化的過程中,所面對的各
式重擔,都能在充分覺察與耐心引領自身去看見,那些內在部分所扮演的角色與其生成原
因後,賦予那些曾經有所執著的內在角色全新面貌。
那不一定輕鬆寫意且少不了矛盾掙扎的過程,正是個體重新認識與理解自身的必經之路。
正如「我是誰」這在哲學與心理學中,都不乏討論與研究的古老議題,當個體重新認知自
身的內在部分,並回歸真誠良善的自我,用包容與尊重的出發點,支撐起自身所擁有的內
在家庭系統。人們更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是誰,不再需要活在他人的定義,或自身曾經被
影響的一至多個經驗與相應而生的防衛機制中。理解自身何以成為自身,同時包容他人之
所以為他人,就算因了解而分離,卻也不必因誤解而耽誤彼此的一生。
閱讀的過程中,我也隨著書中的練習,留下了與內在系統對話的紀錄。就算寫下後僅重讀
一至兩回,還是有與自身內在重新連結的感動,我想若日後回顧那些文字與段落,依然能
感受到內在部分所傳遞的各式訊息吧!站在自我探詢的角度來看,IFS真的是很吸引人的
理論與實踐之道,同時也盼望能夠將那些對理論本身的興趣,逐步運用在現實生活中,接
納與尊重自身的內在系統,並且專注於整合那些曾經相互衝擊的內在部分,帶著完整的自
我,一趟又一趟展開與周遭有所連繫同時不互相束縛的豐富旅程。
卓敬檸/2022.06.27 01:55
作者: happynancy (想飛)   2022-06-30 08:15:00
謝謝分享 剛聽廣播寧夏路介紹過這本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