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高手決斷》我得到的三個重點和兩個啟發

作者: wackynoteis (Wacky)   2022-10-28 09:43:38
《高手決斷》讀後心得:我得到的三個重點和兩個啟發
突破偏誤、盲點、偽邏輯,以科學思考打造優勢決策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scientific-thinker/
誰需要思考?誰需要做決斷?如果你只是待在自己舒適圈,循規蹈矩地做事情,你就不太
需要思考。如果你需要面對陌生的局面和不熟悉的事物,你就需要思考。我認為後者顯然
有趣得多。
這本書在說什麼?
《高手決斷》的作者是暢銷作家萬維鋼,他也是「得到」App 訂閱專欄「萬維鋼.精英日
課」的主講者,他的另外兩著作《高手思維》和《高手學習》也是我很喜歡的書。他很擅
長以說故事的方式,將複雜深奧的思想轉化為新奇有趣、易於理解的知識與觀點。在這本
書中,他想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個「科學思考者」。
科學能夠做到的,是給我們一個提示,而這個提示往往能幫上大忙。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
是,科學不是僅限於科學家專用的方法,而是人類探索世界最自然的方法。書中以歷史事
件、職場困境、社會議題和智慧科技的發展為例,旁徵博引而且行文流暢,讓我們學習如
何以科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這本書有意思的地方
我發現這本書有一個值得思考的應用角度。作者寫書的順序是從「嚴謹」的科學開始,寫
到「最不嚴謹」的科學結束。從最開始的數學和物理學是最嚴謹的科學,然後再寫到工程
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中間則寫到演繹法和歸納法這兩種科學界常用的思考方式,最後則
以大膽假設和類比聯想當作結尾。
但有趣的地方來了,對於我們一般讀者而言,最常使用的是類比跟聯想,這本書的結尾跟
我們的生活最接近。反而是愈往書本的開頭走去,離我們日常生活愈遙遠。而這樣的介紹
順序,我認為別有一番用心。因為從嚴謹的科學開始談起,是讓我們有所「本」。而基於
這個本,再逐漸認識其它相對不嚴謹的科學,反而更有助於我們建立正確的科學思考態度

所以我對這本書的品嚐建議是:順著讀,反著用。
1.當心不科學的奇蹟思維
作者提到有一種普通人常有的思維較做「奇蹟思維」,有這種思維的人相信什麼好事情都
「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且「應該」發生在自己身上。這種人通常高估了奇蹟出現的
機率,也不懂得珍惜和鑑賞真正的奇蹟。
這種思維通常伴隨著「特權感」出現。意思是我得到這一切都是我應該得的,好東西就應
該歸我。像是有人從小家境優渥,一路受到父母和眾人的照顧,這其實是很稀有的條件,
但是他卻意識不到,反而認為這些遭遇都是理所當然的。這種人認為別人眼中看似奇蹟的
事情,他認為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且遇到挫折就會氣急敗壞。
像是在工作上,抽籤抽中一個很無聊的工作,正常人會想說這就是機率、是偶然,我去做
就是了。而擁有奇蹟思維的人,卻會對自己抽到這無聊的工作感到非常憤怒。他們的特權
感會冒出來,在心中咒罵:「為什麼倒楣的非得是我?」
我認為,當我們透過比較科學的角度去思考,會發現這一切只是機率罷了。家境條件好的
人,是幸運的;能擁有好朋友伴隨左右的人,是幸運的;還能夠活著,也是幸運的。我傾
向將比較多的成功因素歸功於「幸運使然」,而不是我「應該得到」。更多人意識到自己
幸運的世界,會比更多人覺得自己有特權的世界來得更美好。
2.不要過度追求簡化
普通人很推崇「化繁為簡」的觀念,這在很多事情上行得通,也可以這麼做。但是作者提
醒我們,當我們要理解別人、理解另一個團體時,要特別注意不要過度簡化了。
以個人來說,假設你是醫生,你的同事有一次手術做失敗了,你可能會說,他為什麼會失
敗呢?因為他這個人不行,他平時工作就不認真,醫術有問題。而有一次你做手術失敗了
,你就會說我的醫術沒問題,失敗純粹是出於客觀的原因,手術中遇到了一個極為罕見的
情況。對自己,我們會分析很複雜的情況;對別人,卻傾向把對方簡化。
對團體來說,這個現象也經常發生。就像是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人士,他們看自己,都
覺得組織太鬆散了,內部意見太多了,根本無法集中力量。可是他們眼中的對手政黨,卻
是一個紀律性很強的政黨,對方的聲音一致,表現得很團結。這是因為當我們熟悉自己團
體內部的人,會知道這些人是善良的、有正義感的、有理想的。但是對於另外一大群人,
由於我們不熟悉他們,就很容易把他們簡化成一個團結的整體,進而產生敵意和防範心。
瞭解一個人比較容易,瞭解一個群體很難。
所以一個科學思考者會提醒自己,這件事不只有一個故事。你眼裡是這個故事,別人眼裡
可能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過一段時間再看又是另一個故事。我們要避免全盤接收過
度簡化的想法,而是願意先理解背後的複雜,然後才形成自己簡化之後的觀點。化繁為簡
是先有「繁」才有「簡」,而不是直接就跳到簡。
3.活用類比幫助思考
在這本書的尾聲,作者介紹了一個最不嚴謹的科學思考方式,但也是跟我們生活最接近,
最容易帶來啟發的。這個思考方式就叫做「類比」,也就是尋找不同事物的相同點。
像是「高」和「低」明明是高度的概念,但是我們卻說「這個東西的品質很高」、「這個
人的水準很低」。「吃」這個動作是往嘴裡塞東西,但是我們卻說自己「吃了一張罰單」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其實經常用到類比的方法。
但是類比在科學上卻不夠嚴謹,我們要特別留意。像是有人把男女之間的感情類比成磁鐵
,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藉此推論同性戀是違反天性的行為。這就是一個不好的類
比,因為人類的情感跟磁鐵的磁性根本是兩回事。這是強行套用類比的人的問題,而不是
人性本身有問題。
類比最有用的地方在於幫助我們思考。明明是不同的事物,卻能看到它們的相同點。就像
是我最近在思考「卡片盒筆記法」的類比,我覺得卡片筆記跟寫軟體程式很類似。一則卡
片筆記,就像是一個完整的程式碼功能;寫一篇文章,就像寫一段程式碼。寫程式時可以
隨時呼叫已經寫好的功能,就像是寫文章時可以隨時呼叫已經寫過的卡片筆記。
類比只有好不好用,沒有正不正確。只要能幫助我們更容易思考、應用和融會貫通的類比
,就是好的類比。
後記:我得到的兩個啟發
《高手決斷》全書讀起來十分流暢,每個章節的內容都環環相扣,對我來說就是一本一旦
開始讀,就捨不得放下來的書。我在書中對於「閱讀」和「寫作」分別提出兩個觀點,對
我的舊思維產生衝擊,我覺得特別值得紀錄。
關於閱讀,他主張讀「新書」,因為今天的世界比經典時代要複雜得多,今天學者們的思
想比古代經典要先進得多。經典最厲害的時代,是它們還是新書的時代。他總是強調「當
前科學理解」這個關鍵字,意思就是當前這一代科學家共同編織出來、對世界如何運行的
一套描述和解釋。我前陣子還困在一個想法裡,覺得自己是不是該多讀一點「舊書」,尤
其是舊的經典書籍價值比較高?我整理了思緒之後,大致上得到的結論是:普世智慧,多
讀舊書。科學和商管,多讀新書。
關於寫作,作者說在寫文章或說理的時候,應該優先運用不容質疑的事實和學界公認的觀
點。如果是引用作者本人的觀點,那就得指出論證過程。最不可取的就是「因為某某名人
是這麼說的,所以這麼說就是對的」,這種「引用論證」不是論證。這個說法打中了我的
痛點,因為我有時候寫作也常常引用某人說的話,當成是支撐一個觀點的事實。這是不對
的。
此外,他提到同樣是在自己的書面裡引用別人的書,愈是新手,愈傾向引用別人的「觀點
」;愈是老手,愈傾向引用別人說過的「事實」。高手寫書會引用一大堆參考文獻,其中
大多是事實,像是這個實驗說了什麼,那段史料出自於哪裡。事實必須有權威的出處,但
觀點都是自己的。這兩個啟發,讓我得以重新檢視自己的閱讀和寫作方法。
作者: weimr (小胖)   2022-10-28 18:25:00
推,馬上訂一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