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因為怕偏離書板的板旨。
先表明在下不才,但也涉略過經濟學、貨幣學、財政學、會計學、金融管理等書籍。
玩過股票跟外匯。參與過直銷宣傳、也參與過各種宗教的佈道大會。
雖然都是過水沾醬油,沒有一樣精通,講不出甚麼有系統的理論。
但是對於加密貨幣這種東西的疑慮,是很早就有了,並不是現在跟風落井下石。
所以不是妖魔化,而是要從理論上去點出其本質的問題。
首先,m大說其他投資商品也會有風險。
這點說得沒錯,但幾乎等於廢話(抱歉)。
因為任何東西都有風險。
而淺見要說的是,加密貨幣在本質上和其他商品有一個很大的不同,
其他的投資商品的發起基礎是基於一種實質的需要,
譬如說,股票一開始是為了募資營運,期貨是為了避免物價波動的預定契約,
商品(權利)經過轉手交易造成市場價值波動,但原則上不影響本質的基本運作。
好比說,一間公司的股價起起落落,但對公司的營運並沒有多大影響。
那麼加密貨幣的產生是基於怎樣實質的交易需求嗎? 不是...
與其把它看成一種金融商品,其實更像是一種政治的工具...
國家有幾個要素:土地、人民、政府、主權。
但這幾樣東西就像一個人的器官組織,還要靠血液讓整個身體活絡。
而那個血液就是法定貨幣。
而加密貨幣當初會發起的概念,就是為了跟法定貨幣作對。
在全球資訊網的時代,人與人的交流跨越了國家要素:土地、人民、政府、主權的隔閡。
既然交流跨越了國家的要素,但交易仍必須透過法幣兌換卻是妨礙交流。
那麼若能創造出一種獨立於各國法幣的交易工具,
就會形成一個接近獨立於實體世界的秩序,也就是虛擬世界的秩序。
掌握實體世界的是政客官僚和資本家,掌握虛擬世界的就是頂級技術人員。
如果虛擬世界的秩序能夠統一的話,也許就能跟分散的實體政權抗衡。
也就是說當初至今只有一種加密貨幣,譬如說只有比特幣,那麼這樣的理想也許會實現。
實體造就了虛擬,虛擬壯大後反過來與實體抗衡。
這個情況,好像似曾相識...大家讀過<聖經>當中巴別塔的故事嗎?
本來人類只有一種語言,並建立了能夠通天的巴別塔。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都是一樣的人,說著同一種語言,如今他們既然能做起這事,以
後他們想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功的了。」
讓我們下去,在那裡打亂他們的語言,讓他們不能知曉別人的意思。
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他們也就停止建造那座城。
因為耶和華在那裡打亂了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到了世界各地,所以那座城名叫巴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