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預備教育的未來

作者: bekeing7 (^^)   2023-04-13 17:49:53
圖文好讀完整版:bit.ly/3my2sCk
https://i.imgur.com/jAhjwaC.jpg
最近AI又成了一個關鍵字,從元宇宙到AI,各種我們沒想過的科技發展光速前進。我們這
時代變動的速度和幅度是前所未有的。用上一代教養我們的方式去教養下一代,很可能在
孩子畢業離校的時候,我們為他們預備好去生活和工作的世界已經不存在了。但是,難道
没有一種教育,既能回歸教育的本質,又能回應時代巨變的挑戰嗎?
答案也許很簡單,聚焦在通用的全方位技能上。
這本書就是在談一種新的教育方式,跟我們熟知的過去的教育體制完全不同。這本書是20
22年,比爾蓋茲夏季推薦必讀書單 ,作者是一所學校的創辦人, 這個學校不分科目上課
、 沒有寫不完的考試和作業、 學生可以自己決定要學什麼。
本書的原文副標題「孩子需要什麼東西,才能過一個豐盛圓滿的生命(What Kids Need fo
r a Fulfilled Life)才是本書中心主旨。教育的本質其實很簡單:協助孩子理解我們所
生存的世界,透過本身的自由與行動去發展和實現自己的潛能,並將新的可能性帶進這個
世界,能夠對社群有所貢獻,並且在經濟上能夠獨立。
Who and Why
作者相信,讓孩子獲准進人目標大學就讀的最好方法,是幫助也們發展使命感,並且從看
待獨特個體的角度,去真正了解自己到底是誰。
不管是從前,或是現在,所有的靈魂大哉問都是『想要成為什麼』。在作者觀點裡,釐清
自己是誰絕對是一件重要的事,我對什麼感到熱情?作者提出一個很棒的見解,與其直接
問孩子『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倒不如找出他們「潛在興趣」的問題。問孩子類似這
樣的間題:「你喜歡做什麼?」「你最喜歡這件事的哪個部分?」幫助孩子理解自己喜歡
創造、說話 、表演或解決問題,「持續的興趣』能使他們在更了解自己的路上走得長遠

作者這個想法對我來說很有用,這個也同時呼應到之前我很愛的書籍之一『做自己的生命
設計師』所談的,我們多數人對於不同的事物保持著不同的熱情,唯一能找出人生想做什
麼事的辦法,就是打造某些可能的生活原型,試試看,哪一些生活能夠引起共鳴。我們能
從那些我們能感到共鳴的事務裡,抽絲剝繭找到屬於自己關鍵字。
在了解自己之後,就是設定內在動機與目標。他們才會從內心發出動力,在自我認識的前
提之下,讓自己未來的目標明確和實際,並且在獲得充分資訊的前提下,從各種實際選項
中做出的選擇。即使孩子可以進入第一志願的學校、追求自己的夢想,還是可以思考、探
索其他選項,幫助他們知道末來有更彈性的途徑。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思考,選擇目前更
接近自己本性的選項,可能會比選擇僵化、死板的路徑來得更明智
何時(When)
作者提到另外有趣的事,就是成績反饋。
對從前的學生來說,學生覺得我給他們的分數,就是在描述他們。但是現在這群學生明白
,分數只是描述那段時刻他們某技能的表現。如果不喜歡這分數,他們有能力去改變。他
的學生,在學習之下,了解,分數並不是學生的標籤,而是只是在描述一段過程。這過程
中,你可以知道自己的做的好的地方與需要加強的地方。
「她給我一個B。」但是現在這群學生卻能想見大方向:「我的主張拿到六,但我提證的
部分是五。」
因為這裡提到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反思」。為什麼我會拿到這個分數,我是不是有哪
裡沒有學懂或是搞懂?反思的重點在於,通知自己下一個目標的設定,因此帶來改善和進
步。
哪裡(Where)
這世代的生活更接近凌亂、複雜,你必須隨時明白什麼是需要的,自己可以提供什麼,然
後把這事情做好。在某個層面上,這似乎非常明顯:學校應該幫孩子做足預備,好讓他們
擁抱未來想要的生活。在另一個層面上,這看起來又不大可能:如果大家都想要不同的東
西呢?這樣不就一團亂了嗎?如果每個學生各有不同的志向,又要如何學習自己所需的東
西呢?
答案是:聚焦在通用的全方位技能上。
對我們來說,把每一天的每一秒,用在幫助孩子培養和發展這此技能,就是對他們最好的
事。例如他們重視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團體合作的技能、自我學習引導
等。對教育者而言,這才是最重要的事。確保這些孩子,將來在面對我們連想都沒想過的
困境時,是否可以透過學到的技能,解決問題。
什麼(What)
作者提到的一個對我來說是新的概念:「自我導引學習法」,意思就是讓學生成為自己學
習的領導者。對於我來說,我的學生時代的學習,是一種從上而下,外而內的過程。我需
要得到哪一科的分數,我就去學 ; 我需要考哪一科的科目,我就去上課。這一切都是『
外面』讓我去學某一些東西,而非『自己想要』學某些課程而去學習。直到現在,沒有分
數證照的壓力,才真正因為『想要了解某些事』而去學習。但,為什麼不讓孩子從小就知
道,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呢?
如何(How)
這所學校的目標是幫助孩子在真實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習價。所以設計的學習方
式,是每天都把教學重心放在真實世界。而精心設計過的「研究項目」計畫,是達成這目
標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這就是我們安排每天學習內容的方向。
研究項目的潛在目標,是幫助孩子為進人這世界做更好的準備。今日的生活愈來愈沒有定
義清楚、簡單明瞭的任務,能讓人去廳取勝利或進入到下一階段。
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在談一些教育的問題時,作者正視這個問題的存在,然後想辦法
去解決它,提出辦法。一開始也許不是很完善,隨著經驗不斷增加,做法不斷調整,總會
給出一些修正後的方法。很多的台灣本土批評目前教育體制的文章總是不斷地提出問題,
然後希望某一些人(也許是教育當局、也許是教育現場的師長)去『解決』這個問題,然
後文章就到這裡嘎然而止。提出問題很間單,但是,願意花時間去做的人卻很少。這是我
在讀很多台灣教育改革等等文章時總會遇到的現象,結論都是:希望有關單位能夠重視?
??誰是有關單位?
這本書在某一些層面上,解答了我對教育本質的一些疑問,對我來說,這些關鍵字(例如
書中提到的PLP,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n)在我的內心無疑點燃了某一些火苗,不管
是我在對自己小孩的選學校或是未來我想要他們成為哪一種人,有了一些大概的輪廓,而
非不是似懂非懂的情況。例如之前有家長在群組裡面問了某一個學校是不是採用PBL 學習
法,我會有比較多的認知跟了解。
這本書推薦給對未來孩子教育關心的家長或是教育者們,希望你們都可以從這本書裡面得
到一些不同的啟發。
更多閱讀筆記:https://mykkhuang.com
IG連結: https://www.instagram.com/kk_huang24/
作者: a80539b   2023-04-13 23:4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