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放鬆》讀後心得:擺脫疲憊、重拾活力的祕訣
學會調節壓力的刻意練習,找回自己安定的內在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deliberate-relax/
你是否經常對自己說「我好忙喔,沒有時間可以休息」?轉過頭來卻又發現,自己一直在
跟其他人比較,陷入一種永無止境的競爭當中?現在,讓我們一起暫停,深呼吸,並認真
地看待生活中的壓力。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可以幫我們掌握不同的前進方式,學會一種
更好的前進節奏。
這本書在說什麼?
《刻意放鬆》的作者是諮商心理師胡展誥,他近年來投入在正念與創傷知情的領域,希望
透過簡單的文字,為人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他寫過很多本書,在這本最新的著作裡面,
他談的是「刻意放鬆」這四個關鍵字。也就是說,藉由傾聽自己、覺察自己內在的需求,
用一個適當的方式來照顧自己的過程。
他整理了多年以來曾經分享和輔導過的案例,濃縮成這本書裡 25 種刻意放鬆的練習方式
。這些練習會協助我們意識到形成長期壓力的來源,並引導我們在紓壓練習當中找到一個
平衡點,學會跟壓力共處,進一步回歸我們自己內在的安定與平靜。以下分享一些我從這
本書獲得的收穫。
為什麼我們疲憊不堪?
作者除了輔導兒童和青少年進行心理諮商之外,也會主動去接觸這些學生的家長,以及他
們的老師,希望把治療效果帶到諮商室之外。但他發現,這些大人要不是漫不經心地滑手
機、改作業、做自己的事,不然就是與旁邊的人聊天,還有人大喇喇地睡到差點從椅子上
跌落下來。
作者也花了很多時間到各地演講,但是有好多次他才剛踏入演講的會場,就看到台下有很
多哀怨與空洞的眼神在盯著他,大人們經常顯得一臉厭倦跟無奈的樣子。對比起來,接受
心理諮商的孩子們,反而才是充滿活力的那群人。
他這才驚覺道:「原來這些家長與老師並不是消極,也不是拒絕成長,而是他們真的太疲
憊了,以至於內在慢慢失去容納新事物的空間,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他認為這些大人
「就像一群累壞了的大孩子」。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疲憊不堪?原來,身為大人的我們,經常忘了最重要的事情:放鬆。
這讓我想起前陣子看的一部電影叫做《賽道狂人》,講的是福特和保時捷的傳奇競爭故事
。他們打造的賽車要能夠在法國利曼 24 小時耐久賽(24 Hours of Le Mans)裡面連續
跑 24 小時。這場比賽除了考驗車手與賽車的配合度外,也將考驗隊所有人員的專注力和
體力,可說是賽車界難度最高的大賽。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台賽車即使已經被調整最佳狀態,也不可能在 24 小時裡面一直全
速前進。在比賽的過程當中,賽車會被刻意安排進到場邊加油、更換零件、調整狀態,以
便重新返回賽道。開賽車的車手也一樣,需要輪流下場放鬆、休息,調整好心態和體力之
後,重新再上場。
人生跟這種賽車的耐久賽很像,能順利完成這場耐力比賽的,不是那些把自己逼到最緊、
且從來不休息的人。反而是那些懂得刻意放鬆,重新調整狀態的人,才能順利完賽。
關於自我覺察的體悟
關於刻意放鬆的方法,我覺得最有共鳴的是書本裡面「自我覺察」的章節。
我們都希望能在平常忙碌的時間裡面,做出一些改變,讓自己更從容、更擁有活力。而自
我覺察就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為自我覺察可以幫我們帶來一種「掌控感」。
如果一個人缺乏自我覺察的能力,就經常會受到情緒化的驅使而採取最熟悉的行動。這些
方式很可能在過去是有效的,卻未必適用在此時此刻。一旦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這種慣性
、完全不加以思考和覺察,就會逐漸失去彈性。
而自我覺察讓我們有機會停下腳步來檢視自己。作者指出:「當我們開始練習自我覺察,
就等於讓我們開始學習為自己負責。自我覺察會幫助我們理解情緒被觸發的原因,了解自
己真正的渴望,我們可以調整長久以來解讀訊息的觀點,也可以調整內在的期待,以及回
應外界的方式。」我們可以問自己:「此刻自己的內在發生了什麼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
什麼?採取哪些行動才能幫助自己達到目的?」當我們能靜下心來回答這些問題時,我們
會有更好的答案跟回應世界的方式。
我回想起自己的經驗,讓我更懂得「自我覺察」的關鍵,是自從我開始「每天早上做三十
分鐘的瑜珈」。
很多人覺得做瑜珈就是要碰到自己的腳趾,身體要能夠彎成一半,那只是一種比較表面的
現象而已。我認為,做瑜珈對我自己起到了更深層的幫助,也就是:「我在彎腰下去的時
候,我能夠覺察到身體想告訴我什麼訊號」。今天的肌肉比較緊呢?有哪邊比較不舒服呢
?在做瑜珈的過程,我是跟自己的身體對話,去覺察身體每一個地方的反應。
長久下來,我不會再覺得自己沒辦法碰到腳趾,而是每天多出一點點的延展,愈來愈接近
腳趾。這種每天刻意保留的瑜珈時間,讓我更瞭解自己能夠掌控的東西,也就是我的身體
。我不用擔心那些我無法改變的東西,像是別人可以做出哪些姿勢,跟我沒關係。我唯一
在乎的,只剩下我對自己身體運作方式的瞭解,我能夠覺察自己身體的能力極限,選擇多
做一點或少做一點。
做瑜珈讓我學會一件事情:我不用刻意成為另外一個人,或強迫自己讓身體變成某種形狀
,而是在做瑜珈的過程當中,覺察和接納自己身體當下的狀態,這就已經非常足夠。當我
知道自己能夠移除所有外在的條件和限制,我可以選擇「不用成為什麼」,這個時候生命
反而變得更有趣。
如同作者所說:「自我覺察不等於改變,但是沒有覺察往往就很難有所改變。」我們要避
免單純依照慣性、仰賴舊的運作模式的生活,而是要懂得在忙碌之中停下腳步,透過自我
提問和自我覺察,去發現自己真正能掌控的事情,然後再做出選擇。
對於正向思考的誤會
關於正向思考,我從書中獲得一個很有趣的體會。那就是我們對正向思考經常有一種「誤
會」。我回想起曾經有一位讀者私訊給我問道:「為什麼你的思考都很正向,但是我的思
考就沒有辦法這麼正向?難道是我有問題嗎?」他的誤會就在於:他想跟我「比較」。
在這本書中,作者指出很多人會傾向跟別人比較,希望藉由這個方式找到自己的價值。然
而,在這種不斷與他人比較與企圖超越別人的過程當中,我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我們
會越來越不喜歡自己,與自己變得更疏離。因為你的焦點永遠關注在別人,而不是自己身
上。
如果我們覺得別人都可以正向思考,別人都看得見好的方面,我們為什麼看不見?我們就
等於陷入了跟別人比較的陷阱當中。正向思考並不是強迫我們「只往好的地方想」,而是
一種直接面對自己想法的行為。如同作者所說:「正向思考的核心精神其實是『直球對決
』:正視問題,不逃避、不扭曲、不否認,同時幫助你拓展觀點,以更寬宏的視野看見本
來就存在的正向因子。」
就像是我有時候會收到讀者的回饋,告訴我說書節目有哪邊做得不夠好,還可以更好。如
果我用負向思考的方式,就會覺得對方是在批評我,還會質疑對方到底有什麼資格這麼說
。但是,當我試著用正向思考的方式去面對,就會思考對方的指教是針對「哪些事情的具
體建議」,針對這些事情「我有哪些方法可以調整」。這時候,我心中會試著想出各種可
能的解決方案,甚至我可以選擇「不解決」也是一種解決的方式。
如此一來,我就不是強迫自己只往正面的方向想,而是我心中有很多可能的選項,我只是
挑選其中一個來回應和解決而已。作者在書中寫道,懂得正向思考的人:「就不會被困在
狹隘的解讀當中,也能用更友善的態度來鼓勵自己與他人。」我認為,懂得正向思考的人
,並不是一廂情願的樂觀,而是他們的心中擁有比較多的「可能性」而已。
活在當下的真正含意
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一個人一直活在「過去」就會感到懊悔,如果一直活在「未來」就會
產生焦慮。只有當我們活在「當下」,才能感覺到一種清澈跟寧靜的心情。但是,怎樣的
活在當下,才是「好」的活在當下呢?
作者指出,「活在當下」不是一種享樂至上的主義,或者是對什麼事情都擺爛不管的意思
。他認為活在當下是指當我們已經認真「反思」過去,也很用心去「規劃」未來,然後,
就讓自己專心處理眼前的事情,讓自己好好過生活,活在這個當下。
這和我的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的一個觀念十分契合,我在書中寫道「
活在當下是一個陷阱」,當我們沒有檢討過去、沒有規劃未來的時候,我們會對自己的玩
樂和放鬆感到一種「愧疚感」。就好像我們有什麼事情「該做」、卻「沒做」,那種愧疚
感會一直糾纏在我們的心頭。這也是很多人很難真正放鬆的原因之一。我對活在當下的感
觸是:「能夠瞻前顧後又把握當下的人,才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只願
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為了能夠更好地活在當下,作者在書中給出的建議是,面對生活中繁雜的工作,請靜下心
,專心列出待辦事項,然後依照順序一次專心做一件事。我們反而會發現,做這些事情花
費的時間比想像得還要少,因為我們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不需要花心力去擔心其他的
事情,做起事來心情也輕鬆許多。
我自己的建議是,我們要懂得「刻意規劃玩樂和休閒的時間」,例如一天當中固定給自己
半小時到一小時的休閒時間,盡情地逛社群網站、瀏覽科技新知、追一部自己喜歡的美劇
。這麼刻意的安排,是為了讓自己活在當下的時候,不會產生其他的顧慮或愧疚感。該工
作就認真工作,該放鬆就好好放鬆。
後記:重新出發會更有活力
整體而言,刻意放鬆就像是一個覺察自己、接納自己、照顧自己的過程。是一種有意識的
、刻意而為之的修為。《刻意放鬆》這本書透過很多生活化的故事,再加上步驟化的練習
,讓我們學會在忙碌的生活當中,按下暫停鍵的方法。暫停之後再重新出發,反而會復原
得更好、更有活力。
如果你覺得自己對忙碌上癮,或是有懈怠恐懼症,更甚至是陷入一種用腦過度的生活,那
麼這本會書教你去解讀這些壓力來源,從自我覺察的練習當中,找回自己生命的平衡點。
讓我們一起展開這場從心開始的放鬆練習,勇敢地面對壓力,並擁抱更輕鬆、更充實的人
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