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心得順便宣傳一下節目。
大愛電視台<青春愛讀書> 是專為青少年打造的閱讀節目。
由作家謝哲青主持,每週會邀請一位導讀人與同學共讀一本書。
上週讀的是黃瀚嶢的環境書寫作品《沒口之河》,
這本書出版後拿到了臺灣文學金典獎、Openbook好書獎、
梁實秋散文大師獎等文學大獎。
我自己也是五顆星大推!!!
/////////////////////
這本書從7種植物的邏輯脈絡來扣合在知本溼地上發生的故事。
前面讀起來像是瀚嶢的導覽手冊,用文字邀請讀者進入溼地,進入他對溼地的思索,
後面則來到了知本溼地最大的爭議-地面型光電開發與否。
知本溼地這個概念其實也是偶然而生,原本知本沖積扇上有原住民、
曾經被日本人用以開墾,後成為遊樂園規劃用地,然後一度要蓋棒壘球場,
最後成了台灣最大型光電案的預定開發地。
開發、保育、綠能、原住民權益,到底誰能為這片土地說話?
粗暴的二元對立導致開發案最終撕裂了當地,但又該如何往下走去?
如同瀚嶢所說,每個人對這片土地的想像都截然不同,
整本書就是在書寫這些想像如何在此地折衝、疊加成為今天的模樣。
除此之外,你也能看到作者一方面得面對自己做為「外來者」的身分,
同時也不停帶入新的思索,重塑整個事件的意義。
而整本書雖是書寫濕地,但他寫的不是濕地上的明星物種-那些少見的鳥類,
而是遍地的植物,這些植物也包含了外來種。
2016年作者來到知本溼地作環境調查,本要證明濕地價值,但到底什麼東西能代表濕地?
也引發了他對濕地該是什麼的思索,於是我們在他的作品裡看到了外來種,
如他所言,外來種的引入也是溼地歷史的一部分,外來種正是近代史的縮影,
除了溼地四處可見的銀合歡、巴拉草,
知本溼地上還有椰子樹,
那是漢人在遊樂園開發時期,為了更高額的地面補償金而種植的植物。
這些對土地的想像與疊加成為了今天濕地的模樣。
我自己也很喜歡他寫草原植物的權力關係,無關乎人類的線界,
雖然在空照圖上可能都是一片灰綠,全都是草,永遠是草,
但在空間中其實都在變動,靠著各種策略爭取自己的立足之地,
在水火之中不斷重生。
這些植物的不同面貌,在瀚嶢的文字中以非常詩意的方式對應人類在土地上的行為。
當下反映了過去也展示了未來,此時成為了的支點,不停轉動,整本書寫非常動態,
裡頭實在有太多很棒的觀察與想法,無法一一敘述,真心大推!
<青春愛讀書>也跟著瀚嶢一起走進知本溼地,影片連結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7J3C8Nktfw
如果想聽更多作者的分享與討論,歡迎點開完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vAtZWco8w
也附上同學們的閱讀心得:
▍北投復興高中 黃同學
《沒口之河》如自然書寫也如報導文學。
▍新竹高中 蔡同學:
以不同植物的出現將過去歷史一點點的挖出,有著考古的新鮮感。
這是一本以植物調查順序線串成的一部知本濕地的故事,
植物作為切入點在時間線的推移下,作者的角色也有所改變,
從原先的自然觀察變成了人文的保護,進而開拓了書寫方式。
▍明倫高中 林同學:
描寫細緻、切入角度特別。
閱讀的過程,就好像作者以導覽員的身份,帶著我往濕地踏查,
沿途述說著不同植物特色,以及濕地和部落還有政府間的關係與環境保護議題。
▍台東育仁高中 胡同學:
輕鬆又受益良多,作者以他所見,搭配歷史事件來表達知本濕地的發展、演變。
這不單是一本關於環境問題的書籍,
書中提及到包含環境、動植物、歷史演變、社會運動,
用字簡單又有創意,留給人很多遐想空間。
能夠更了解關於台灣地區曾經發生過的種種變化,
可以知道運動團體在為什麼而努力爭取、了解他們背後的意義、執著點。
▍臺師大 張同學:
我最喜歡的是「巴拉草」這一章。讓我感覺有點像在看冒險片,我很期待作者看到什麼,
也很擔心作者遇到什麼,像是在雜草中被蛇龍線拌了一跤,就讓我突然心揪了一下。
▍中央大學 王同學:
沉重、溫暖、奇特。「沉重」在閱讀完第二章時,在書背不自覺寫下這個詞。看著作者描
述光電開發案、砂石場如何衝擊自然、生態,及光電利益帶給部落的撕裂,讓人很掙扎。
但作者對植物、土地、生物的真摯的愛,給人一種「暖暖」的感受。而「奇幻」是我們就
像在閱讀他的私人日記,除了穿插在生態觀察和自然關懷之間,有時候還會進入作者更抽
象的世界,某些對自然和世界的形而上的想像。
/////////歡迎幫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