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GEUjyFwQYVfbj1k3
內文:
這兩天頻頻被問紙本書跟電子書的問題。這幾年來斷斷續續也被問過不少次,就乾脆一次好
好回答。
大概三、四年前吧,我問過出版社,「要怎麼看待電子書」。我當時並沒有閱讀電子書的習
慣,需要一些外部且專業的觀點,而大塊跟鏡文學的行銷的回覆幾乎一致:經過一段時間的
調查,他們認為電子書受眾是「深度閱讀者」。也就是說,多半是愛書成癡,但實在買到家
裡沒地方擺了。或者移動時也想持續閱讀。或者受夠搬家得上演陶侃搬磚的戲碼,索性按部
就班轉移到電子書。
另外一個他們回饋的意見是:轉換到電子書之後,很多人閱讀的時數跟消費的次數是上升的
。也就是說,本來就已經是深度閱讀者,還可以再進化。
我非常感謝當時這兩位行銷的建議,這是一個很有效的定錨。讓我在對電子書有些陌生的前
提下,仍可以好好對待電子書讀者,不輕易地陷入紙本書本位的窠臼。
去年出書時,鏡文學的行銷信宏跟偉貞分析了一下,認為《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應該會受到
電子書使用者的青睞,行銷一部分的主力就放在電子書。事後證明,這是一個很精準,也讓
我獲益良多的策略。上架當天,讀墨不斷攀升的畫線,讓我先暫時放下心頭的重擔,想說「
應該有中」,可以好好去睡上一睡了。年末,讀墨的2023華文創作大獎,我從2022年首獎得
主陳思宏手上接過獎盃,至今回想仍滿懷感激,謝謝每一位喜愛這本書的讀者。
我也很依賴電子書的畫線功能,身為創作者,始終難以確切得知究竟是哪個橋段吸引了讀者
,而畫線功能解決了這個長期縈繞在我心口的困惑。不僅可以確認自己特別佈置的機關有沒
有被讀者找到,也不乏有意外的驚喜,「咦,原來這部分,這麼多人有共鳴啊,我寫的時候
只是平平地順過去呢。」
再來是,很多創作者已經說過了,但我要再不厭其煩地說一次,電子書少了印製跟倉儲等成
本,定價比紙本書略低,但是,接下來請畫線再打上三顆星星,電子書拆帳給創作者的比例
比紙本書還高不止一咪咪。賣出一本紙本書跟賣出一本電子書,正常情形下,創作者會從電
子書收到的版稅是高於紙本書的。
但,到這裡,是否會以為我對電子書評價更高?嗯,誠實說,我目前的閱讀比例,紙本書仍
遠高於電子書。我實驗過好幾次,紙本書對我的刺激還是比電子書多一些,包括翻頁的動作
,包括書的氣味,包括讀到最後一章時那微微痠疼的虎口。還有,我超喜歡邊喝咖啡邊讀書
,跟我借書的朋友時常調侃,書頁的咖啡漬。多半是讀到精彩處,匆匆擱回杯子,趕著翻頁
,不小心潑出幾滴。
我很珍惜這些閱讀的氣味與澱斑,最近才拿了首刷的,陳舊泛黃的《複眼人》給吳明益老師
簽名,但老師感覺非常開心。
不過,多數人轉移到電子書的理由,也逐漸對我產生作用,像是我再怎麼樽節,家裡的書仍
堆疊到有時不好移動的狀態。也像是有時我臨時要引用一段話,卻得花半把個鐘頭才能找到
原段落,電子書只消幾秒鐘的搜尋就能得知。目前我是進展到紙本書為大宗,部分書紙電雙
收的階段。
無論是紙本書讀者,電子書讀者,身為創作者,身為出版產業一顆小小的螺絲釘,我都必須
說一聲謝謝。我認為每位讀者都以自己最自在的狀態支持著這個產業。你們自在,支持才情
願,情願就長久,我們這些略顯天真的創作者,才可以步履不停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