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子圖文版:https://vocus.cc/article/66fe1e3dfd89780001404d4f
這是我第一本有聲書的心得,過去在美國我也有訂閱過 Amazon audible 的有聲書服務,
但偏偏我是視覺型的學習者,家族又有臭耳人(台語)基因,導致我靠聽力的學習效率(尤
其是英文書)並不是很好,常常聽到睡著,因此一般首選我還是會選紙本書。
鱸魚在本書冷面笑匠型的朗讀方式加上令人撫掌大笑的內容,是近期我通勤時間的良伴,
不禁想起旅美的那些時光。這篇文章我想就輕鬆寫,當成是之前美式生活的系列文,即便
我從沒有真的在旅行之外住過美國西岸。
美國理工學院和科技業的人口組成
2008 年之後的矽谷湧入大量亞裔工程師,老派和新創科技業的蓬勃發展,讓這些求才若
渴的企業端出令人稱羨的高薪和福利,希望能夠搶先聘請到身懷絕技的工程師,當然沒有
美國身分不是個問題,公司甚至可以幫你全家辦綠卡(永久居留權)呢!
我畢業那年有學長幫我介紹了某個知名半導體設備商在矽谷的工作,我跟裡面的工程師電
話面試過,聽口音一個老中一個老印,問了一些光學的問題還有問我會不會寫 Labview之
類的,然後我收到的 feedback 是他們覺得我英文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很好,希望我盡快
到矽谷進行最後一次面試,蝦毀? 我是實驗室外籍學生中英文最差的耶?難道是因為我對
印式英文無障礙讓他們有此錯覺?
我知道很多台灣人對印度口音很有障礙,其實我剛到美國第一年的時候也是,而且那時候
還被要求去修一個印度教授的古典力學,崩潰了一年、兩學期都只拿到 B+的成績,是成
績單上的恥辱。理工學院可想而知外籍生老中+老印就佔了50%以上,這種人口組成其實跟
矽谷差不多,所以鱸魚在書中提到的令人困惑的印度口音,其實是大多到美國生活的外國
人必經之路。總之,久而久之就會突然聽得懂印度英文了,我大概在到美國後第4年就沒
什麼障礙了。
除了矽谷這個知名的掏金點有大量的外籍人口,一般知名大城市的有色移民是比較多,例
如紐約、LA、西雅圖皆如此,非兩岸的農業州的人口組成真的就是以白人為主體。
個人覺得美國近年講求「政治正確」已經有點超過,如同鱸魚書中所說,身為身份最不正
確的白人男性,在遇到雇主非法解雇竟是求助無門,律師也因為他的膚色勸退打官司,類
似的狀況我曾在報章雜誌上看過,紐約州的白人弱勢家庭取得政府補助的順位排在最後,
前面分別是:非裔>拉丁裔>東南亞裔,也無怪乎白人至上主義(white supremacy) 復辟。
私以為過度追求 diversity 其實也是撕裂族群的一種方式,但顯然美國政壇和業界仍然
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難以負擔的高貴的房子+令人傻眼的基礎建設
書中說,在矽谷當工程師你只能從工作、房子、通勤時間三選二,剩下的那一項由不得你
,沒辦法我全都要。大部分人選工作和房子,只得犧牲通勤時間了。一般工程師可以負擔
得起通勤3-6小時的美國夢庭園式大房,很少人會選擇工作和通勤時間短的舊金山市區房
,因為負擔的起的市區房通常狹小、屋況也不是太好,看到同事的豪宅相對剝奪感很大。
通勤時間是隱形中流失掉的,一般人在青壯年時很難理解時間的價值。如果你選擇美房和
較短的通勤時間,不好意思你只能離開矽谷了,因為連公司高層和創辦人搭乘私人飛機來
上班,從北邊的 Sierra 豪宅區過來來回也是得花上將近3小時通勤。
這讓我想起當初我問了學長那份在舊金山南灣的工作大部分員工每天通勤時間要多久?學
長說約 2.5-3小時,應該不算久,我矇了。我現在在台灣的工作開車通勤來回約1-1.5小
時,全程搭乘交通運輸大概也在2-2.5小時,我都快要受不了想要找份 work from home
的差事了,要不是工作還算愜意、車上還可以看書聽書,我早就跑了。像矽谷那樣在通勤
時間只能手放方向盤,眼神空洞的擠在國道停車場,我應該撐不了多久就精神崩潰,因為
我很早就知道時間是稀缺資源。
美國高收入者繳的稅令人咋舌,通常矽谷工程師沒有撫養人口的聯邦稅率至少是20%起跳
,另外加州政府要收州稅、市政府要收城市稅,折算後用生命能量換來的銀子隨便都是
30%雙手奉上給世界上最厲害的討債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