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iquidbox (樹枝擺擺)》之銘言:
: 我不確定分潤多少,但估計一本15元的雜誌租出去後,
: 出版社實際上應該也拿不到10元
: 分潤是可以討論的,
: 但應該從更宏觀的產業競爭、同業比較及供需來看才能確定價格合理性
: 坦白說,很多熱門書籍的電子書根本沒上圖書館或在Hyread上不提供借閱
: 換言之,會提供借閱的,
: 所以,一本書分潤9元,究竟是99元的雜誌租出去後出版社分到9元
: 還是一本上千元的書租出去後出版社分到9元
: 所以一本9元、每家平均分到3.6萬元,對我來說沒有什麼資訊性可言
重新說明一下圖書館的電子書採購制度:
一、單冊授權
就是『同時可借數量有限』,讀者『要排隊』的書。
圖書館向HyRead等服務兼經銷商購買書的授權,價格是以「定價乘倍率」
(我這邊是五倍,也就是一本定價300元的電子書,圖書館採購一本永久
授權,要花1500元)計算。
然後這筆授權金,經銷商再和出版社拆分,通常是5:5,也就是一本出版社
能拿到750元,差不多等於賣三本紙書收到的錢。版稅通常以零售計算,
按照契約來做簡易拆分。
大多數的書都會加入這種採購方式,除非版權契約上作者明確寫說不得
銷售給圖書館。
順便一提,圖書館是以資本門經費購買館藏資產。
二、計次制
就是『借出不限數量』,讀者『不用排隊』的書。
像是「台灣雲端書庫」只有計次制。
圖書館先編列預算向服務提供者「採購」計次點數,無需預先支付購買書
的費用。計次點數目前業界都為「每次12元」,其中3元給服務商,9元
給出版社。
9元會是出版社自己全拿,像是雜誌、公版書、買斷權利的書。
其他書要怎麼拆分,按照作者與出版社之間的電子書出版契約而定。
因為收益顯然少於零售,所以大多數的翻譯書,以及沒經過作者同意的書
大多不會進計次制。
——
以上是兩種制度,希望能讓你理解「每本9元」如何而來。
然後如果每家都能分到3.6萬元就好了(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