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聊聊 - 依戀效應

作者: minilady (珺)   2025-01-23 13:18:43
<聊聊 - 依戀效應>
=====================
圖文好讀版:https://reurl.cc/EgLjKK
朗讀版:
YouTube: https://youtu.be/1JEamTjlWis
SoundOn: https://reurl.cc/46vn0j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G5OXKA
Spotify: https://reurl.cc/KdLRG9
=====================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獨自活著,而是會和很多人建立各種關係,並從
相處的過程中互相學習,除了能更加了解自己與他人,還能互相陪伴,互
相扶持,一起共度許多美好的時光。
但事實上,人際關係的相處,對很多人來說其實非常困難。我就曾聽說許
多內向者分享自己的故事,他們常常因為害怕不被接納,因此選擇封閉自
己,躲起來遠離人群,以避免自己的心受傷,但內心深處仍然渴望能交到
知心好友,或遇見一個「懂我」的人。
而《依戀效應》這本書,在封面寫著的副標題是「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
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和我觀察到的現象很對應,因此引起了我的好
奇。
我想起自己過去曾經在人際關係中遇到的困難,的確也曾因為害怕,一旦
做真正的自己,真的會有人願意接納這樣的我嗎?而為此煩惱了好久。
作者在書中介紹的「依戀理論」,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心理學理論
」,可以為許多人際關係的困難,提供清楚的解答。
在作者序中就有開門見山地介紹了:「依戀理論是由英國精神病學家兼精
神分析師約翰‧鮑比所提出。……
簡而言之,由於剛出生的人類嬰兒沒有能力照顧或保護自己,他們會本能
地尋找並依附一位稱職可靠的照顧者……如果嬰兒成功尋得持續性的照顧
,便可發展出情緒安全感;如果失敗了,他將無法獲得安全感。
嬰兒尋求照顧的成敗塑造了嬰兒發育中的大腦,影響了核心情緒與人格結
構,從而創造對於人際關係的一套普遍信念與期望,更進一步影響我們的
感受及我們這一生的人際關係表現,當然也包括我們與戀人的關係,或是
我們與任何人事物的關係。這就是『依戀效應』。總而言之,一個人最初
的依戀經驗很重要……它有能力影響人們『從搖籃到墳墓』的人際關係。

至於依戀模式,大致可分為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型依戀,而後者包含逃避
型與焦慮型,甚至還有兩種混合而成的混亂型。
作者提到,不安全型依戀的人「比較容易陷入人際關係的困境,並且可能
得學著處理親密與信任的問題。」但在某些情境下,不安全型依戀的人,
也能因為自身對於威脅的敏銳感知,而率先發現危險,或率先找到逃脫路
線。
雖然依戀模式奠基於童年經驗,但仍有改變的可能。作者說:「可以透過
與安全型依戀者(教師、心靈導師、教練、伴侶)建立長期健全的關係,或
藉由反省與治療,甚至是養育子女而實現安全型依戀,研究人員將此稱為
『習得的安全型依戀』。」
讀到這裡,我非常好奇自己到底屬於哪一種依戀類型。雖然一般在心理治
療體制中,會需要由專業人員的訪談與評估,才能獲得更精準的分析結果
。不過目前網路上其實也已經有相關測驗*,可以更迅速的得知自己可能
比較傾向哪一種依戀類型,做為參考。
而我的測驗結果在網站顯示的是:「最明顯的依附風格是安全依附。」
但我感覺自己比較像上面提到的「習得的安全型依戀」,因為青少年時期
的我,總感覺處在持續和焦慮不安的情緒對抗的狀態中,並沒有如安全型
依戀那樣,能擁有安全感的特徵。
我想這表示我現在已經透過自我療癒,成功幫助自己找到了我內心安全感
的來源。如今我變得比以前更喜歡自己,還能自在的做真實的自己,同時
身邊的人也能感覺和我待在一起很安心。
不過對於不安全型依戀的兩種類型,據說逃避型和焦慮型如果成為伴侶,
通常下場會最慘。
其實我也曾遇過某個客戶,聽他描述和前任的相處,我就隱約感覺,他們
非常類似逃避型與焦慮型的組合。一方很想要隨時黏在對方身邊,想追問
更多對方的想法等等,另一方卻反而冷處理,拒絕溝通。
而在我目前的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親子關係中,我也發現了,依戀關係其實
真的可以從小就觀察得到呢。
像有一位我認識的媽媽,她的兩個女兒因為放學時間不同,通常她會先帶
念幼兒園的小女兒來咖啡店吃點心,等晚一點她去接念小學的大女兒,就
會暫時把小女兒留在店裡,由我陪著。
記得有一次,我在這位媽媽去接大女兒的時候,稍微離開小女兒的身邊,
去了一趟洗手間。沒想到才不到一分鐘,我就聽到小女兒用很焦急的聲音
哭喊著什麼。但後來當我回來陪她之後,她很快就沒事了。
這讓我感覺,我似乎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小女兒能感覺安全的依戀對象
。當我坐在她旁邊時,她都可以好好地安靜坐著看影片或畫畫,但我一離
開,她馬上就會感覺很不安,因而發出呼喊或哭聲,試圖引起身邊其他人
的注意。
除此之外,我感覺自己目前觀察到外顯情緒是焦慮與不安的小孩居多,他
們無論什麼時候,總是緊抓著媽媽的衣服不放,因而無法好好放鬆並正常
的與其他人互動與對話。
但也還是有少數幾個媽媽,她們帶著孩子來店裡,我能觀察到就算媽媽沒
有時時跟小孩待在一起,小孩自己也能玩得很開心,還能很放鬆的跟我這
個陌生人阿姨一起玩。
這種感覺就很像是親子之間已建立起安全型依戀模式,小孩只要知道媽媽
一直都會在身邊,他就能更安心的探索未知的世界,也不會對陌生人的靠
近感到不安或害怕。
在《依戀效應》這本書中,作者以剖析自身的成長過程,以及與父母和女
兒的相處,同時以本身身為記者的專業,蒐集許多相關資料,訪談了許多
專業人士,學習與依戀理論相關的知識,娓娓道出許多但願我們能在人生
早期早點知道的事。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訪問的某個段落,提到了身為照顧者,在照顧孩子時
要能「同調」,會是非常重要的事。「在依戀理論中,『同調』
(attunement)是指父母察覺孩子的需要並予以回應。」
專門分析兒童陌生情境測驗,用以評估兒童的依戀模式的專家蘇珊‧巴里
斯,在作者對她的訪問中提到:「沒有人能每次都做得正確,但要是母親
越能夠正確解讀孩子的需要並採取行動,我會說她和孩子越能夠保持同調
。」
因此我想「同調」這個理論,在成人身上,如果想與伴侶或工作夥伴建立
穩定的關係,也是可以加以運用的。只要為不安全型依戀類型的人,打造
能夠感覺安全且穩定的環境,或者與有能力給予支持的陪伴者建立正向的
關係,互相學習察覺需求並給予回應,我想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與調整,
是有機會發展成為「習得的安全型依戀」喔。
如果你常常感覺在人際關係中受挫,不妨試著學習有關「依戀理論」的相
關知識,並透過測驗*,初步了解自己可能屬於哪一種類型,就可以再進
一步尋找適合支持你的人事物,協助你學會並找到安全感,而能慢慢與更
多人建立穩定的關係囉!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 – 人際依附風格測驗:
https://www.tip.org.tw/evaluatefree11
#聊聊我喜歡的那本書
#依戀效應
#依戀理論 #安全型依戀
#焦慮型依戀 #逃避型依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