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書店特色化經營 讓人買書像挖寶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2-04-10 10:57:13
【聯合報╱記者陳威任/台北報導】 2012.04.10 03:56 am
連鎖書店及網路書店當道,獨立書店每年以百家的數量不斷歇業,但各具特色的二手書店
反而活得有聲有色,○八年以來始終維持在一百七十家上下。
台灣舊書文化源起於日據時代台北佐久間町(今牯嶺街),本為總督府宿舍區,高等文官
聚集,戰後遭遣返的日本人就地擺攤,將骨董、藏書低價出售,成了舊書攤的雛形。一九
四九年後軍公教人員遷入,舊書來源更充分,牯嶺街為中心,發展到鄰近的福州街、廈門
街及南海路。那時舊書成為知識流通的重要媒介,全盛期聚集了一百多家攤商。
一九七四年台北市政府將牯嶺街舊書攤移到光華商場,但已逐漸沒落。「舊書店是勞力密
集的工作,又要收書、又要整理,許多老人家做不動了,就把攤位租出去。」傅月庵說,
光華商場拆除後,舊書攤四散,近年才又以台師大為中心,形成另個市集。
「台灣賣舊書的風氣不盛,舊書店全都面臨書源不足的問題,各家店反而因此各有自己的
特色。」傅月庵說,老闆們無不使出渾身解數來收書,也都各有收書管道及合作對象,讓
逛二手書店充滿挖寶樂趣。
為擺脫過去「簡陋」的印象,二手書店近年也以多元化、風格化的方式經營。除了強調硬
體設計,也定期舉辦講座及展覽,讓二手書店多了「文化沙龍」的氛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