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請益] 關於四時與干支紀月、序數紀月的關係。

作者: phragmite (Θ.Θ)   2022-07-27 21:04:26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1YtyQ_Ay ]
作者: phragmite (Θ.Θ) 看板: historia
標題: [請益] 關於四時與干支紀月、序數紀月的關係。
時間: Tue Jul 26 18:49:31 2022
老中內容農場有篇文章題為《從「歲次」與「年」說開去—關於書畫作品落干支款
的有關問題》,大意指月支、孟仲季四時等與節氣相符,與序數紀月不同。文中舉
例「丙申年立春在農曆乙未年的臘月二十五;臘月二十六寫作品,再落『歲次乙未』
的款,絕對錯誤;落『乙未年』的款是含糊其辭;落『乙未年臘月』『歲次丙申孟
春』的款是正確的。」又:「因有些月份別稱的含義與農曆二十四節氣相關聯,不
顧節氣隨意落款,也會鬧笑話。……如公曆2014年1月31日,這天是農曆正月初一春
節(癸巳年乙丑月壬寅日),而立春在正月初五(甲午年丙寅月丙午日),假如正
月初四有筆會,你落「甲午年孟春」的款,旁邊有農民朋友說『老師,明天才立春
呀!』,你回答『正月叫孟春,書上是這樣寫的』,恐怕說不服他。」
文章用標題還搜得到。關於四時節氣與序數月間的對應,我還真有點被說矇了。
首先,有評者說以立春為歲首,無疑是把四柱八字的干支曆摻和進來自誤誤人。
《尚書‧洪範 孔傳》疏:「《月令》十二月皆紀昏旦所中之星。若《月令》孟春
昏參中,旦尾中……季冬昏婁中,旦氐中;皆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
十五日有餘,分為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為節氣,謂月初也。一為中氣,謂月半
也。以彼叠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也。」釋義稱之為"天文月",腦霧讀不懂,猜想
以立春為歲首其來有自,只是沒延續實用。《史記‧天官書》:「正月旦,王者歲
首;立春日,四時之卒始也。四始者,候之日。」一般人想必都認正月初一為歲首
會覺得「乙未年臘月二十六日行款歲次乙未是絕對錯誤」這事荒唐。
至於干支紀月,《爾雅‧釋天》有月陽陰名:「在甲曰畢,在乙曰橘,在丙曰修…。
正月為陬,二月為如,三月為寎……。」早於二十四節氣確立,看似與節氣無關。
若《史記‧曆書》:「太初元年,歲名『焉逢攝提格』,月名『畢聚』,日得甲子
,夜半朔旦冬至。」我會以為「畢聚」甲寅月單純指曆法上的一月,但月支月建源
於斗杓所指方位,實際與節氣相符而無關朔望,同於把太陽年分成二十四段,每兩
段合為一個月的天文月,就像農民曆的月干支跟著節氣走。如此,當使用寅月、陬
月、泰月、太簇這類干支衍生的別稱表示曆法上的一月時也是跟著節氣? 一月初但
立春前只能稱丑月、塗月? 這樣也挺好,有閏正月但不會有閏寅月。
《呂氏春秋》裡有含四立等十個節氣,四時依四立劃分沒有問題。《尚書大傳》寫
三正:「…,周以仲冬月為正…」加上冬至視為一年的起算點,所以聯想為仲冬月
從冬至起算,但事實又非如此,仲冬"月"還是從當月月朔起算。《禮記‧月令》用
孟、仲、季搭配四時代稱十二月但不知是哪種月,只說:「是月也,以立春、夏、
秋、冬…」沒有:「是月始於立春、夏、秋、冬」類似的內容。又各月配予十二律
如:「仲夏之月……律中蕤賓。……孟秋之月……律中夷則。」那麼,像潘岳《西
征賦》:「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歐陽修《秋聲賦》:「
夷則為七月之律。」其中,蕤賓、夷則對應著仲夏、孟秋,是否當是序數紀月的五
、七月,而非芒種至小暑、立秋至白露?
或者我該這樣理解,以孟、仲、季細分四時畢竟還是四時,自當對應節氣;但孟、
仲、季加之四時用以代稱月分時,可以略稱。例如孟春之月略稱孟春,指含有立春
時點的正月。但這更沒道理,因為除閏正月外,正月可以沒有節氣立春,反倒是不
能沒有中氣雨水……欸,頭好痛。望板上能人點破。
==============================================
一夜沈澱後回頭看自己糾結的點有些可笑,存活的官曆畢竟是陰陽合曆,指稱曆書
上的月,前綴或別稱詞源於繞日週期,也不會改變朔晦定義下的"月"。 孟春、孟
春之月兜不攏,四季改用序數月定義就解決了。
作者: phragmite (Θ.Θ)   2021-07-26 19:21:00
我甚至懷疑農民曆那干支紀月是方便批流年才加進來,原本月支像歲次一樣和天文脫鉤,只是單純對應序數一月寅、二月卯、三月辰這樣。
作者: vajra0001 (閒邪存誠)   2021-07-26 19:56:00
至少甲骨文是有在日 的部分是用干支
作者: phragmite (Θ.Θ)   2021-07-26 20:31:00
紀日沒問題,碑帖常見,像顏多寶塔四月朔干支就寫錯。主要是不知道衍生的月別稱是不是只合用在節氣月上。
作者: vajra0001 (閒邪存誠)   2021-07-26 21:16:00
我懂你
作者: phragmite (Θ.Θ)   2021-07-26 21:44:00
那農場文是真不對勁。如果看清時憲曆正月初一換歲干支然後月建直接寫在序數月旁,譬如康熙二十八年,歲次已巳,正月大、建丙寅,下注十四日卯正二刻立春。和現在被四柱八字攪和的農民曆寫法完全不同。爬了一晚,原來17年的農場文老中自己19、20帖早戰翻了雖然沒有明確釋疑,但月建既然與節氣無關,我想孟仲季加四時、月陽陰、消息卦、十二律等月別稱,廣義上與序數紀月相對應沒有人會覺得奇怪才對(可能命理師除外)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21-07-27 12:20:00
對不上很正常,漢代就已經發現會對不上了
作者: phragmite (Θ.Θ)   2021-07-27 13:18:00
的確《太初曆》後朔閏資料比較完整,但先秦也陰陽合曆本知對不上,才有個自的置閏月建規則。官方關心的是陽陰,我關心的是怎麼回嘴"旁邊的農民朋友"哈。補闕,陽「校」陰。打這篇文讀了些東西才發現年前看的一篇文章內容原來在扯淡,這篇《米芾晚年行蹤考—兼論以干支辨偽的誤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