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看大家吵的面紅耳赤,IIHS 早就知道大家會質疑,很早就有下面這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2FEyV2Z2E
我自己看簡單的結論是
1. 撞擊測試受傷看的是加速度(m/s^2),一般用重力加速度g(9.8m/s^2)值當做比較
2. 撞擊之後需要有基本的"生存空間(車室安全籠)",不然就算撞擊加速度很低,
人被車子壓扁也不能活。
3. 正前方撞擊測試,車頭有潰縮區,可以延長車室安全籠的減速時間
進而降低撞擊加速度。
4. 安全帶把人跟車室安全籠綁一起緩慢減速,人可以避免
撞擊直接飛出撞擊車室的瞬間減速。安全氣囊進一步延長人去撞方向盤的時間
慢慢減速傷害降低。
4. 側面撞擊測試時速都偏低。
因為1.車側沒有潰縮區。頂多靠車側氣簾保護,降低撞擊的加速度。
同時靠大面積的氣廉,分散撞擊的壓力。
2.車側如果潰縮,直接壓迫生存空間。
所以要看剛性也ok, 要看潰縮區也ok。
車頭跟車室一樣硬,一撞車頭跟車室一起潰縮(因為一樣硬),人就沒生存空間
車頭跟車室一樣軟,人也沒有生存空間。
車室剛性跟車頭潰縮配合的好,才是車輛安全的重點。
(車輛)工程學看的始終是一種trade-off, 一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