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幾個問題
1.CO2在水中溶解度太低
所以必須將CO2
打入水中溶解
這需要耗能
而且限制了反應速度
溫度高時CO2在水中溶解度低
反應變慢
溫度太低CO2在水中溶解度高
但觸媒反應變慢
反應變慢
因此應該有個最佳溫度
2.觸媒壽命
是否會隨反應進行逐漸劣化
反應速度降低
還有觸媒成本問題
雖然沒有用到貴金屬
但如果壽命太短
要反覆回收再製
人工加再加工成本也不低
3.反應進行時會吸熱
代表整個系統溫度會降低
因此會降低反應速度
需增加散熱(吸熱?)裝置
來維持系統恆溫
這也是個成本
其實小弟覺得關鍵是1和2
反應速度太慢的話
也沒啥實用價值
因為速度慢代表設備
必需做的很龐大
結果產出才一點點
要多久回收還是個問題
扣掉設備折舊
和人工維護成本就大賠了
※ 引述《Gunslinger (串燒)》之銘言:
: 有期刊名,有印尼籍博士後的全名,所以很好找。
: 難得(?)npg有直接開放全文權限,所以有興趣的可以直接上去看。
: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41194
: "CuMnOS Nanoflowers with Different Cu+/Cu2+ Ratios for the CO2-to-CH3OH and
: the CH3OH-to-H2 Redox Reactions"
: Discussion中有詳述反應式與ΔG,應該是這篇研究的重點;
: 小弟不才,不是材料專科,所以看得很吃力,還望材料前輩不吝指教。
: 不過在最後一段開頭,作者直接講明了:
: "In summary, we demonstrate the nanoflower-like CuMnOS catalyst system to
: complete the conservative CO2-CH3OH hydrogenation-dehydrogenation cycle in an
: aqueous solution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ithout additional energy
: inputs and reagents."
: 因此,「不耗能」的說法或許不夠準確,
: 但的確是「在室溫正常壓力下不需額外加入能量」即可完成此催化反應。
: 而催化的關鍵應該是在於晶格對氧鍵結的弱化。
: (The bond weakening concept in forming the active lattice oxygen opens a
: route to increas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inorganic catalysts for redox
: reactions at mild condition.)
: 另外,根據反應式似乎的確沒有特別難搞的副產物。
: 這是小弟的理解,如有謬誤還望各界先進指教。
: 如果這催化劑與反應是可行的,接下來就是解決效率和產量問題,
: 也許就能邁向商業量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