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echnews.tw/2017/11/14/self-driving-cars-learning-by-doing/
等到技術完美就太晚了,讓無人車上路「邊做邊學」才能挽救更多生命
現代民航客機機師有 95% 的操作工作,都已經仰賴自動駕駛代勞,已經很少人會質疑現
代客機的安全性,那麼自駕車呢?
高標準的自駕車安全度,是在阻礙進度?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 3,000 人死於交通事故、美國在 2016 年共有 4 萬 2 千起與
汽車相關的死亡事故,但目前不論是政策制定或是一般民眾,都傾向自駕車必須要完美零
失誤才能正式上路;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局長曾說過,自駕車必須比人類駕駛的
安全度「高出兩倍」才能放行上路,而要達到這樣的高標準,預估至少需要再花上 15 甚
至是 50 年才能做到。
而近幾年也發生幾起自駕車的意外,喬舒亞·布朗(Joshua Brown),他是第一位因為特
斯拉 Model S 自駕模式喪命的駕駛,2016 年 5 月死亡車禍發生時,曾引發大眾對於自
駕車上路優點與風險間的爭論。類似的意外發生在 2016 年 9 月,一台 Model S 在德國
高速公路開啟自駕模式時,與一台遊覽車發生相撞意外;2016 年 12 月,中國一名特斯
拉車者同樣開啟自駕模式,因為系統偵測失誤擦撞到護欄,導致車輛受損。
這些自駕車的意外消息一出,讓許多原本就不信任自駕車科技的民眾產生更多疑慮,但若
要花上 50 年才能達到政府對於自駕車的高標準要求,才允許上路的話,會不會反而是在
阻礙自駕車的進步?蘭德公司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盡早放行自駕車上路,還能大大降低車
禍傷亡意外。
自駕車安全性提升 10%,1 年拯救 3 千條生命
根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與其等待自駕車技術達到完美無瑕,還
不如讓自駕車在安全性只比人類駕駛高出一點點時就放行上路,就算自駕車意外仍會發生
,但這麼做可以大大減少車禍傷亡意外。
但,我們該如何界定無人車技術已經達到可以上路的標準呢?
報告中,模擬了 3 種可能的駕駛等級,分別是自駕車比人類駕駛安全性高出 10%、75%
和90%,再透過 500 種不同的道路情境,綜合未來技術可能的發展做研究。研究人員發現
,廣泛採用自駕車後,安全性比起人類駕駛提升 10%,預估一年可以拯救 3 千條性命、
15 年後可以拯救上千條人命,30 年後這個數字就會成長到數十萬。
蘭德公司研究人員 David Groves 表示:「我們的主要目標是透過客觀的分析,來提供論
述依據,我們認為這個議題,確實需要客觀地看待死亡事故,因為對於自動駕駛汽車需要
達到的安全性能要求仍有太多困惑,但我們的研究並不認為等到完美的自動駕駛汽車出現
再去應用,會是挽救生命明智之舉。」
勤能補拙,自駕車彼此溝通不重複犯錯
研究人員之所以會認為自駕車比人類更不容易出錯,關鍵在於自駕車擁有「彼此溝通能力
」,可以確保在道路上行駛時彼此理性協調,避免意外發生。
俗話說「勤能補拙」,當自駕車有更多機會在真實世界運作,就能透過不斷累積的經驗讓
系統性能更加安全,跟人類不同的是,這些經驗可以同步跟全世界所有的自駕車分享,成
為共同學習、修正的教材,避免重複犯同樣的駕車錯誤。
人類往往對於自己的駕車失誤容忍度較高,對於機器出錯的容忍度較低,這樣的心理狀態
是能夠理解的,然而所有的科技發展都必然伴隨著風險,像是有一派人就擔心隨著 AI 的
進步,部分的低階工作可能會被取代,但要打破對於新科技未知風險的恐懼,親身跟這樣
科技相處才是最好的開始,如果我們願意開始給自駕車一個機會,讓我們開始學習如何跟
自駕車科技在同一條道路上共處,也許就能避免更多的傷亡意外發生。
自動駕駛改變了空中旅行,我們也能慢慢習慣陸地交通自動化嗎?
頻繁、方便、安全的商務客機交通,是上個世紀初的人們所難以想像的,但現在搭乘飛機
遨遊世界,已經成為現代人再習以為常不過的場景。
商業客機的自動駕駛技術在 1980 年代導入後,取代了現代機師 95% 的工作,包括設定
航線、轉換無線電頻率等,全部都仰賴系統代勞,自動駕駛科技的安全性跟類機師相比完
全不遜色,目前絕大多數的空難意外主要都來自「人為因素」,而自動駕駛操控的飛機完
全不會受過勞、壓力、情緒等外在因素影響。
因此現在幾乎不會有人質疑飛機自動駕駛的安全性,英國皇家航空學會去年曾邀請工程師
、科學家、機師,針對自動駕駛飛機進行討論,結果有 60% 的人認為「40 年後,飛行員
將退出歷史舞台」。波音(Boeing)旗下創投部門 HorizonX,10 月宣布投資自動駕駛系
統新創「Near Earth Autonomy」研發無人商用客機;英國廉價航空 EasyJet(易捷航空
)也喊出要在 10 年內於短程航線導入以電力驅動的客機,自動駕駛科技在上個世紀就已
經顛覆了航空產業,這或許也能做為我們在思考自駕車是否能上路的一個依據。
開始練習與自駕車共處
開始練習與自駕車共處,我們可以怎麼開始呢?從大眾熟習的運輸系統著手,或許就是很
好的第一步。
拉斯維加斯出現了一款由法國新創公司 Navya 開發的無人通勤小巴,要替拉斯維加斯市
中心 6 英里範圍內為市民提供免費接駁服務,今年 1 月已經進行為期兩周的測試,並在
上周正式上路投入服務,雖然上線 1 小時就發生擦撞卡車的意外,但營運單位表示,無
人通勤小巴仍會持續營運 12 個月之久。
日前,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也已經開始在在美國太陽城郊區,測試「沒有人類駕駛
」在車內監控的無人車,這項計畫預計要在未來幾個月內與叫車輛平台合作,概念是打造
無人車版的 Uber 或 Lyft。太陽城的居民表示,一年前看到自駕車在路上行駛時會覺得
奇怪,但現在已經逐漸習慣,參與測試計畫的居民將有機會在最近乘坐無人駕駛計程車,
或許從太陽城居民的回答中,與無人車的共處是可以逐漸習慣甚至信賴的,自駕車技術或
許現階段仍不能稱上完美,但或許我們都該給彼此更多的機會。
==============================================================================
自駕車的技術只要能發展到比人類開車安全十倍,那每年就能減少非常多的人死於車禍
但某些民智未開的區域的社會氛圍還是認為對於自駕車肇事要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只要有台自駕車出事就要把那間公司告到死
這跟目前自駕技術快速發展中的區域想法相差很大
不過這都是人民的選擇,也就沒有哪種想法是絕對好或絕對不好
多數人選的就算不好也得吞下去
另外自駕技術遇到的最大挑戰應該是還沒有辦法學會像人類一樣有預判的能力
例如看到前面一台車稍稍減速微微偏右
人類的直覺可以猜測這車等等是要無敵大迴轉、還是要靠邊停車,或者只是找路中
但自駕技術目前還很難做到這樣
三寶的行為對於AI來說是很難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