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從車的城市到人的城市:台灣該向美國汽車文化看齊?

作者: yamatobar (747-8I)   2017-11-27 19:11:02
從車的城市到人的城市:台灣該向美國汽車文化看齊?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048/2842031
在一次聚餐中,我與兩位美國友人聊起他們在荷蘭當交換學生的經驗。他們提到一位荷蘭
老師,直說他非常具有美式風格,像極了美國人。我問朋友何以認為那老師很美式?他們
異口同聲地說,是因為他與一般荷蘭人大相逕庭,去任何地方都要開車。
許多人知道,荷蘭是個自行車文化盛行的國度,荷蘭人日常交通的首選就是自行車;然而
在美國,即便路程不遠,第一選項必是汽車。
台灣人該學習這樣的美式風格嗎?
向美國看齊?汽車文化幾乎席捲全球
許多剛搬到美國居住的華人都會讚嘆:「美國真是太棒了,去哪裡開車、停車都相當方便
!」許多習慣了美國生活的華人,更是眷戀著開車的便利。
美國人養成以車代步的習慣,並非因為國土幅員廣大,而是因為許多美國城市是專門為汽
車交通而設計,有著四通八達的各級車道及大量的停車空間,讓開車、停車都非常方便,
也讓美國成為開車族的天堂。
如果到哪裡都可以開車,何樂而不為呢?於是,以車代步成了典型的美國文化之一。過去
半個世紀以來,全世界都努力向美國看齊,打造流暢的行車環境,所以汽車文化也早已全
球化了。
對開發中國家而言,又寬又直的道路就是進步的象徵,是邁向現代化過程中必定得進行的
建設項目,是政府的重要政績。
一向崇美的台灣,即便經濟已經高度發展,心態上仍然停留在「開發中國家」,即使過去
幾十年來小小的島上已經建設許多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也已拓寬無數地方道路,甚至還
有翻山越嶺的橫貫公路,政府仍然樂此不疲地繼續規劃和找尋新的車道路徑。
海峽另一端、經濟愈來愈強盛的中國,為了加速現代化,讓「大道暢民心,和諧通四方」
,也極力仿效美國建構汽車道路網,即便目前中國人的汽車擁有率仍遠不及美國人,但汽
車數量成長快速,已在201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購車市場。一方面,無論是大小城
市都面臨嚴重堵車狀況,但另一方面,因為預期未來汽車數量持續成長,許多新發展區域
的道路蓋得比實際需求來得寬,於是,一條又一條沒什麼車流、但有著十線以上車道的道
路開始在中國的土地上蔓延。
「真是了不起的遠見啊!」許多人也許會這麼想。
表面上看來,替未來的汽車成長預留道路空間的做法是聰明的,可預先避免未來交通壅塞
,但是,恐怕這「遠見」還想得不夠遠。
在氣候變遷和暖化的趨勢愈來愈顯著、車輛交通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成為重要元凶之際,會
讓人們更想買車、開車的道路建設其實是非常短視的。再者,這樣的「遠見」與將近一個
世紀前的想法其實沒有兩樣,在時空已改變的情況下,交通規劃的本質若沒有因應時代調
整,又怎能說是「遠見」呢?
科比意的未來城市,熱情擁抱汽車的20世紀
話說20世紀初, 法國建築師科比意(Le Corbusier)就有了這樣的「遠見」。科比意可
說是上個世紀在建築和都市規劃領域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除了引領現代建築潮流,他對
都市規劃的想法也深深地影響現代都市的設計。
科比意在1929年出版了《未來城市規劃》(The City of Tomorrow and Its Planning)
一書,詳細描繪了一個理想現代城市的藍圖,稱之為「光輝城市」,企圖解決20世紀初期
傳統歐洲城市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快速工商業發展吸引許多人湧入城市討生活,許多老城
市的公共建設已經無法因應大量人口所帶來的挑戰,產生嚴重的交通、公共衛生和健康問
題,影響城市發展。
做為建築師的科比意,習慣性地從都市硬體空間的層面來思考都市問題,他斷定就是因為
歐洲傳統城市空間不規則、毫無秩序可言,才會造成城市運作的無效率。科比意非常欣賞
當時那些有著幾何、棋盤格式街道規劃的美國城市,因此認為城市應該要以幾何的空間形
式來創造高度的秩序;他預見汽車將成為未來城市交通的主流,於是主張建造超級大的街
廓以減少交叉路口,讓未來的汽車交通更流暢、更有效率;此外,科比意也認為,要達成
理想的城市樣貌,非得把現有城市剷平從頭來過不可。
科比意所描繪的未來城市空間樣貌看來很眼熟吧?是的,科比意那熱情擁抱汽車的未來城
市早已全部、或部分實現了,正是美國城市和世界各地新興都市的樣貌,也是當前許多都
市人所處的生活場域。
科比意的都市設計想法影響深遠,過去將近一個世紀,歐美的都市規劃界基本上承襲了科
比意的理論來改造都市,致力於創造更有效率的行車環境。而許多開發中國家的都市規劃
也複製了歐美的規劃邏輯,在政府意志遠遠凌駕於民眾權益的情況下,更是能淋漓盡致地
實現以汽車為主的未來城市藍圖。
連科比意也想不到,過去的「遠見」成為現在的麻煩
科比意心目中的理想城市在實際上卻是問題重重。1960、70年代,為了解決美國部分都市
區域貧窮、犯罪、破敗的問題,美國政府進行了一連串的都市更新計畫,實踐了科比意「
從頭來過」的主張:將許多原有的都市紋理全部剷除,以大街廓、高層住宅、筆直的大馬
路取而代之。
然而,以重建硬體空間的方法來解決都市問題畢竟過於天真,將問題簡化了,除了效率外
,完全沒有考量到其他細微的社會面向,當時就立刻遭到著名的都市評論者珍.雅各(
Jane Jacobs)的強烈批判。
目前,歐美政府早已不敢再進行如此粗暴的都市更新政策,甚至連「都市更新」(Urban
Renewal)一詞也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可悲的是,台灣的官僚到現在都還奉之為都
市現代化的圭臬,熱情地擁抱問題重重、過時的都市更新觀念。
時至今日,包括台灣和中國許多掌管都市規劃的官僚,不管認不認科比意為祖師爺,都仍
以滿足汽車成長需求、維持汽車交通流暢做為空間規劃的基本價值。
於是,許多城市成為汽車的天堂,卻也同時成為行人的地獄,衍生出許多問題。當都市中
湧入太多的汽車,不但造成交通壅塞,汽車排放的廢氣更帶來嚴重的空氣汙染;車撞車、
或車撞人的事故也成了城市安全的大麻煩;此外,行人的空間被汽車排擠,走路空間和安
全保障同時流失;在沒有良好公共運輸的情況下,許多人不得不選擇開車。
另一方面,都市規劃者在滿足汽車交通需求的同時,也因為創造了良好的開車環境而進一
步鼓勵人們的開車行為,在解決當下問題的同時又製造了未來的汽車成長。
在20世紀初期那個汽車尚未普及的年代,科比意的「遠見」在於看到汽車普及的未來,因
此認為城市必須建設大量筆直的道路以因應未來需求。然而,誠心想解決問題的科比意,
恐怕怎麼也想不到今天汽車的大量增長,還會衍生出當時人們想都沒想過的氣候變遷問題

科學研究顯示,大量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是造成當今全球暖化與
其他氣候變遷現象的主要元凶;而化石燃料的使用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大宗,雖然許多工業
也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但私家汽車也得為氣候變遷現象負上很大的責任。也許有人會問,
私家汽車的增長真的可以歸咎於道路建設嗎?
這也許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但我認為要是沒有獨尊汽車的都市交通規劃,今天
汽車數量也不可能恣意地成長。
這樣看來,科比意當初以汽車為考量的「遠見」,不但以都市更新的形式造成社會破壞,
也成為今天許多都市環境問題和氣候變遷的麻煩製造者;同樣的,那些為將來汽車成長預
留空間的道路建設,也不過是為未來製造麻煩。
人性化城市,交通方案不該只有一種選項
都市規劃者其實應該再想更深遠一點,問問以下問題:當預留的車流空間不敷需求時該怎
麼辦?隨之增加的停車需求又該如何解決?我們可能不斷地興建道路和增加停車位嗎?
想遠一點就會發現,以不斷增加供給(道路建設)來滿足需求(汽車成長)的交通方案,
最後只是死路一條。
比世界上許多國家早一步「現代化」的歐美富裕國家,早已嘗到獨尊汽車的城市交通規劃
所帶來的苦果。2015年,以私家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加州,其交通部終於正式承認一個
事實:蓋更多的高速公路並無助於舒緩交通,反而會吸引更多人開車上路。
從3、40 年前開始,許多歐美城市就開始修補過去的錯誤。歐洲在城市交通的改良上尤其
積極,許多歐洲城市甚至結盟,誓言共同努力,朝向「無車城市」(Car-Free Cities)
的願景努力,從減少汽車交通、增加其他交通選項做起,最終希望免去人們買車的需要,
讓城市從車的城市變回人的城市。
歐洲城市邁向無車城市的主要做法包括:改善市區的步行環境、減低行車速度、增加開車
和停車的困難度和金錢成本等。在抑制私家汽車交通的同時,也發展完善的大眾運輸系統
、建構自行車環境,並提供汽車共享的服務。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許多歐洲城市已經成為世人羨慕不已的人性化都市。許多住宅區的街
道做了改善,強迫車輛減速以維護居民的安全與社區安寧;市中心繁忙商業區的車流顯著
減少,舒適寬廣的人行道增加了,甚至有不少禁止車輛進入的行人徒步區。
許多歐洲城市也建構了高品質、可信賴的大眾運輸系統,和友善的自行車環境,讓人們在
汽車之外有了其他更省錢、更便利的交通選項。除此之外,因為政府刻意施行相關政策來
提高買車、開車、停車的金錢成本,進一步減低人們買車、用車的欲望。今天,歐洲城市
成為人人嚮往、舒適宜居的地方,正因為她是人的城市,而不再是車的城市。
但,改革的腳步仍然繼續。例如,2014年,芬蘭首都赫爾新基就宣布了一個野心勃勃的計
畫——要在2025年,讓人們根本沒有任何擁有私家車的理由。挪威首都奧斯陸甚至大膽地
宣布,2019年以後,所有車輛都將禁止進入市中心,成為真正的無車城市。
城市的遠見,奠基在解決問題的本質
城市的遠見,不只在為將來的趨勢準備,更在於能否看到問題的本質。
過去人們看到的都市交通未來,不過是汽車成長的趨勢,不但沒有看清交通問題的本質,
也沒有想到汽車成長的可能後果。交通關乎於人們如何在都市中移動,而移動的工具有很
多種,汽車當然不是唯一選項。
當然,人們無法清楚地看到未來,也不可能預知任何行動的全部後果,能看到多遠,的確
有其局限。為了減少視野局限可能造成的負面後果,最重要的原則是:多元的解決方案總
比一元好。解決交通問題不能孤注一擲地獨厚私家汽車這個選項,多管齊下才是聰明、保
險的做法。(本文摘自《好城市:綠設計,慢哲學,啟動未來城市整建計畫》)
作者: KingCherry (男男)   2017-11-27 19:23:00
台灣有個大問題就是停車空間太少 導致一大堆違停 久了就變習慣
作者: amou1030 (手牽手一起走過)   2017-11-27 19:24:00
停車空間少是因為垃圾政府從來不關心總量管制
作者: OrzOGC (洞八達人.拖哨天王)   2017-11-27 19:25:00
停車空間少(X)不想走太遠(O)
作者: amou1030 (手牽手一起走過)   2017-11-27 19:25:00
讓刁民開車開爽爽,政府稅金也收爽爽罰金也收爽爽
作者: artiller (砲仔)   2017-11-27 19:26:00
台灣哪是學美國,停車位根本不夠學日本也不對,大眾運輸超弱
作者: niko0202 (Niko)   2017-11-27 19:30:00
字太多 先說結論:文組誤國啦~
作者: callmedance (NightFury)   2017-11-27 19:38:00
持有車的成本太低 停車位太少 掌權者不關心不過台灣不是交通問題停滯 是所有問題都在停滯不前
作者: Scape (non)   2017-11-27 19:39:00
把溫室效應完全歸咎在汽車身上是很弱的敘述
作者: callmedance (NightFury)   2017-11-27 19:39:00
除了小吃文化 我真的看不到台灣有任何進步的指標
作者: Bboykeyes (劉羽劍)   2017-11-27 19:40:00
推四樓。一堆低能以為停一兩分鐘買個東西就可以違停
作者: LaBoLa (滾來滾去!!!)   2017-11-27 19:41:00
老實說 原文出發點是城市 原PO延伸到整個台灣 其實沒必要
作者: Bboykeyes (劉羽劍)   2017-11-27 19:52:00
另外,其實溫室效應是近幾個世紀的觀察,與二氧化碳的多寡雖然看似直接相關,但並未有直接證據能證明是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不應該因為二氧化碳能吸收紅外輻射熱能,就下此結論。地球的溫度變化應該以每萬年甚至每億年來做觀測才會準確,不然怎麼會有冰河時期。比較冰期與間冰期中,赤道溫差約5度C,而極區溫差約8度C,短短數十年數百年的變化就去評斷百萬年的變化其實並不合理,再說把二氧化碳排放完全都歸咎於汽車更不合理
作者: vvcc15 (vc15)   2017-11-27 20:07:00
事實上停車問題沒那麼嚴重 多數是人懶的走遠一點一堆暫停一下不會死的心態 造成直接少一線道
作者: shinkiro (Shinkiro)   2017-11-27 20:18:00
轉垃圾文章幹麻?台灣有美國大小的10%再說好嗎
作者: pneumas (ˉ)   2017-11-27 20:40:00
台灣多大 美國多大?
作者: TaiwanNeko (台灣小小貓)   2017-11-27 21:33:00
推四樓
作者: agow (猴子)   2017-11-27 21:36:00
違停(X)我就停一下下(O)
作者: ROTFL (LMAO)   2017-11-27 21:42:00
歹丸城市規劃就非美式,是要學半套的?
作者: nctufish (暫 別 校 園)   2017-11-28 00:05:00
台灣的交通解答就是機車,應該鼓勵低汙染安全機車而非打壓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11-28 00:29:00
三輪+油電混合
作者: GitServer (Git)   2017-11-28 00:57:00
還滿爛的文章 一開始論述就不對了
作者: KingCherry (男男)   2017-11-28 01:39:00
你講的不想走 最主要就是停車空間不足 那些停車空間都是後來才蓋的 但習慣早就養成 加上沒人抓機車就亂源之一
作者: MADNUG (1234567654321一下吧)   2017-11-28 06:39:00
老大!
作者: s6567627as (lamigochampionship)   2017-11-28 08:01:00
都市的停車需求永遠不會被滿足的好嗎 樓上幾位別一直強調停車位不夠 要想想如何減少私人運具 就是不斷的規劃停車位跟興建馬路才會使汽車數量不斷增加
作者: kimisawa (楊)   2017-11-28 08:42:00
住桃園要在南港上班 不開車要多久通勤
作者: kawashimaai3   2017-11-28 10:13:00
高鐵應該蠻快的
作者: Killercat (殺人貓™)   2017-11-28 10:57:00
車子目前來講還是必須,你要去武嶺出遊住個幾天又要帶著一家老小又要帶著行李的 不開車有點不切實際要去高雄屏東訪友開會出公務 用車子也是簡單的多
作者: x8501991 (卍乂魯魯a大魔導乂卍 )   2017-11-28 11:04:00
一人一車就是自私的行為,自己一個人騎機車不是方便也節省空間嗎?
作者: cystal (專業代PO)   2017-11-28 11:36:00
看一下兩國氣溫差距 荷蘭夏天了不起25度 台灣多了10度不只 要騎腳踏車當文青也是在秋高氣爽的季節
作者: horb (猴柏)   2017-11-28 11:37:00
台灣汽車已經是無敵了 光是號誌設施都是汽車優先 我現在出門都不想騎機車了不過電動機車才是唯一解 大家都騎機車 汽車才不會塞車 讚
作者: cystal (專業代PO)   2017-11-28 11:38:00
騎腳踏車騎到內褲全濕 看你還有沒有心情做其他事
作者: d88647511 (Ricky Rubio)   2017-11-28 13:00:00
這還有衛生觀念的問題 有衛浴間的公司不普及穿著車衣騎車去公司 在淋浴換裝 不過又牽涉到工時的問題 房價高又導致只能住很遠通勤落後國家就開燃油車大家一起痛苦單車生活圈是給先進國家玩的
作者: madaoraifu (沒有反應,就是個Madao。)   2017-11-29 00:47:00
我鄉下人通勤可要來回60公里啊,騎腳踏車會往生
作者: CORSA (重型爬行獸)   2017-11-29 09:39:00
說從車的城市到人的城市 結果都在推崇自行車?自行車不是車?
作者: iifz32 (yi yuan)   2017-11-29 21:38:00
笑話,自行車是會排碳,比電動車更環保一百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