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車輛的配備還停在7、8年前的既定印象。
直到最近這二三年電子配備成了汽車標配,網路上或路上想當然爾,是很多這類的討論。
其中又以台灣常年在車陣中塞車的相關配備當然是很熱門,acc(主動跟車系統)aeb(自動煞停系統),又是其中兩大之最。
acc跟車系統當然很快 不管是主動啟動油門還是煞停,反應時間都相當短暫,精準程度相較於人操控車輛,長時間的塞車容易造成駕駛疲勞,進而引發交通事故。
但這其中也有一些隱藏因素。
為何如此說呢?
試想電子煞車與煞車燈之關係其中不難理解,以一段電子煞車三秒完成的煞車為例,
「假定煞車時間與後車煞車燈的長度相同。」
可推得三秒鐘的後煞車燈。
而給老手使用煞車,可能會有所謂的輕踩重踩 而後煞車燈 延長至五秒。
後車跟車行駛油門控制決大多數,是當下取其適當距離與煞車燈是否啟用,然後決定當下適合之速度。
「這兩秒鐘的差距給了後車一部分的容錯空間。」
然而acc跟車系統為了最終結果(煞車停止),採取了最直接的措施(完全靜止為前提) ,進一步縮短了煞車燈給後車的反應時間,其中電子煞車與煞車燈不存在模糊空間,給了後車跟車者一部分的壓力。
固然道路行駛總是以保持全距離為前提,然跟車系統這種不盡人性之操作,就如同道路上紅綠燈規劃,在切換號誌秒數不留任何模糊空間造成事故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