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有講了,底盤研發要百億
即使是現有底盤更動設計也要幾十億
比起從無到有開發底盤,後進的車廠捷徑就是以大廠底盤為基礎發展
中國滿街跑的神車五菱宏光,也是源自三菱底盤
只是後來怎麼把貨車魔改為乘用車就是五菱自己的本事了
底盤廠,目前台灣就華創和中華有能力
華創最早的M7是拿雷諾ESPACE來調整,近期的S3、U5應該是自行開發
(聽華創工程師講過底盤代號但忘了)
中華嚴格講不算真正開發底盤,而是以三菱母廠的底盤為基礎
堪用但跟不上現代ADAS需求(後面會講原因)
底盤開發最大困難是負載工況的取得
舉個例子:傳動軸在設計階段要分析計算耐久疲勞
用最大負載的重複循環得到的結果,跟用PSD負載計算應變能作為損壞判斷準則
這兩者得到的疲勞位置和時間截然不同
下圖是福特針對NVH性能用的標準測試工況
https://i.imgur.com/SS1OVpf.jpg
為什麼要定義這幾種指標路面?
因為是大廠累積大量經驗得到的結果,這些負載工況就是珍貴的廠規
台灣人才或許解決能力一流
但無法定義底盤設計目標,不確定哪些設計需求(不清楚底盤負載工況)
這種情況下要怎麼開發底盤呢?
現代底盤特徵:電控化/線控化
所謂的線控化是駕駛控制到終端中間不是全程以機械式連接
底盤工程包含傳動、轉向、制動、懸吊、輪胎等
因應ADAS/自動駕駛需求,在制動甚至轉向上要有一定的電控/線控化程度
線控煞車有Continental的MK C1、Bosch的ibooster、應用在Prius上的ADVICS等
線控轉向最著名例子是Infiniti Q50 (不過還是保留機械轉向的機構)
台灣不只底盤整合廠很少,次系統廠也不多
多半是提供零組件,並未具備完整的次系統(轉向、煞車)開發能力
舉煞車系統為例
即使是國產車,煞車這種攸關安全的次系統仍是以選用國際大廠的產品為主
自然不會有台灣廠商有意願投入開發
※ 引述《Reewalker (報告饅頭班長不夠)》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Reewalker 信箱]
: 作者: brbear (I'm professional) 看板: Gossiping
: 標題: [問卦] 台灣理工有能力研發汽車底盤嗎
: 時間: Sat Mar 2 17:57:04 2019
: 如題
: 及台清交成最強理科人才
: 台灣是否有能力研發出汽車底盤
: 不僅像引擎一樣能做出來
: 還要有市場競爭力
: 還是受制於專利或規模經濟
: 台灣理工人才沒有能力研發??
: 台灣理科水有多深
: 大家有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