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渦輪、機械增壓 油門不線性

作者: yuangkanyuo (羊乾油)   2019-04-24 11:28:03
一直以來增壓技術都在汽車上,直到小弟看到kawasaki的H2R使用機械增壓,好奇為何機車
這麼晚才使用增壓。
查過相關資料,最早在1980年代就有機車使用增壓,但因為會有油門與出力不線性問題,安
全性太低,因此捨棄。
直到近年增壓技術進步,使得機車才重新開始使用,但在H2R上還是會有些微油門出力不線
性的情況。
渦輪增壓會產生暴衝主要是因為turbo lag,但為何機械增壓也會油門與出力不線性?
似乎是在低轉速時增壓系統不作動?為何呢?
想瞭解原理,無奈實在找不到相關資料
感謝各位~
作者: Chuan5566 (å…¨56)   2019-04-24 11:30:00
暴衝重來就不是Turbo害的,是三寶害的從拉幹
作者: sistem (Eason)   2019-04-24 11:32:00
三寶+1,還有腳踏墊腳踏墊可能是業務的問題啦,誰叫買家要跟業務凹腳踏墊咦?
作者: OrzOGC (洞八達人.拖哨天王)   2019-04-24 11:33:00
人的問題,技術爛就去騎野狼啦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9-04-24 11:36:00
這用暴衝形容不太合適 就是油門與出力不線姓
作者: sjclivelo (LP)   2019-04-24 11:37:00
因為自然進氣馬力更高 所以不幹了
作者: eson031545 (羊羊)   2019-04-24 11:38:00
左轉Biker
作者: hanasiro (Denon)   2019-04-24 11:41:00
機械增壓加速算很線性了吧
作者: MotleyCrue (克魯小丑)   2019-04-24 11:41:00
三寶才會爆衝
作者: bruce511239 (客官的中壢李姓選民)   2019-04-24 11:59:00
機車的空間夠放嗎 不是要多一堆套件
作者: StarChou (周☆☆)   2019-04-24 12:10:00
機車要輕而且動力輸出跟過彎巡跡性有很大的關係,渦輪目前不適合
作者: atbhao05 (mxhao)   2019-04-24 12:11:00
因為機車空間太小 而且現在汽車的渦輪能那麼平順
作者: ilovedirk41 (沉默之邱)   2019-04-24 12:11:00
之前寶獅的125就有機械增壓了 不是什麼稀有的技術
作者: atbhao05 (mxhao)   2019-04-24 12:12:00
也要歸功電腦可變渦輪補助 機車就空間太小而且(舊)機車渦輪容易高溫 又沒空間給他放冷卻系統川崎重工是在水上摩托車渦輪引擎有心得後才敢放在二輪
作者: m996360 (懷特先生)   2019-04-24 12:20:00
應該是油門軟硬體差別跟解熱能力
作者: camryvvti (CAMRY)   2019-04-24 13:00:00
機車的科技樹 怎麼不往柴油跟油電那邊點啊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9-04-24 13:01:00
在機車的使用環境 柴油不如汽油 油電東西更多 純電還有一些
作者: qazwsx6107 (Green.pn)   2019-04-24 13:04:00
起手式都先說車輛暴衝我記得有立委提案說要標配黑盒子來研判
作者: kakajava (Come to papa)   2019-04-24 13:13:00
機車上能上高速道路就沒有渦輪的問題了
作者: MunezSu (Munez)   2019-04-24 13:17:00
機車輕,加速對於扭力變化較敏感,在扭力差距大下就會感覺不線型,加上機車拉轉快,所以並不完全是增壓系統的關係。就連自然進氣扭力曲線在3-4000轉前都有較陡的趨勢,更不用說機械增壓要帶動零件跟負壓轉正壓這段區間了我還是建議你刪文轉superbike
作者: tsukie2887 (Marktsuikie2887n)   2019-04-24 13:26:00
進氣增壓向來都是在汽車方面較有討論,即使出發點是從機車,以技術討論為目的的話放在這邊也合理吧?
作者: MunezSu (Munez)   2019-04-24 13:44:00
我又沒說要怎樣,但是這現象我認為機車跟汽車不太一樣
作者: arcross (阿插)   2019-04-24 13:56:00
機增不線性???
作者: fj208 (月月)   2019-04-24 14:39:00
車子會衝才好啊,這樣貼背感才會強,最好是能每換一次檔貼背一次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9-04-24 14:51:00
其實這有兩部分不一樣的 但是常被混在一起討論一是油門反應 就是你動作油門 到引擎出力變化的時間差一是出力線性 約略可以用扭力曲線解釋第二點有一個隱藏問題 就是你腳踩的角度與出力比例的差別這裡既然是說摩托車 應該是說油門轉的角度與出力的關係先說油門反應 在NA來說是盡量縮短進氣的長度 還有輕量飛輪等機械增壓又比短岐管或是四喉直噴的NA反應慢
作者: m996360 (懷特先生)   2019-04-24 14:58:00
我上面就有寫了油門軟硬體差別跟解熱能力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9-04-24 14:58:00
這裡有衍生的問題 就是不同的機械增壓形式與配置的差別渦輪機這方面是最差的 也就是被說的Turbo lag第二點 說扭力曲線NA如果要操升效率 例如有些摩托車200hp/L 扭力曲線很陡有還有些小排氣量四缸的機子 9K以上才有力騎起來只有兩種狀況 有力與沒力 非常不線性如果是加上增壓 某種程度下可以做得更線性一些不管是機械增壓或是渦輪 需要增加電控的部分成本摩托車來說 並不算很怕扭力圖很陡峭但是需要你油門動作與引擎出力的反應要快 時間差短因為在做S型彎的時候 車身右傾到翻過來左傾的允許的時間很短要油門下去馬上能有出力 才能騎得好S彎只是其一 總得來說騎機車是很細微的平衡出力狀況不如騎士預期 很容易就摔了例如油門的可控性 需要的細微的出力差別能用油門做控制
作者: thjh010427 (夾竹桃)   2019-04-24 15:29:00
假如今天motogp規定能用裝置增壓 那早就滿街跑了技術不是問題 問題是規定就是不能玩
作者: koko22022 ( )   2019-04-25 12:00:00
標誌的速克達jetforce125有出機械增壓的版本,2003年推出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