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po原文有點長了,所以重新回一篇
→ SRJ: 原文沒寫簽單前的網路對談細節,我覺得不能說車商騙了她 07/18 06:02
→ SRJ: 問題出在雙方對"沒問題"的定義不同...save那種其實網路上就查 07/18 06:09
→ SRJ: 得到制式合約下的"沒問題"大概就是"車能開"而已. 07/18 06:13
→ SRJ: 她要的是"整到好",但我覺得她的功力應該是沒法在line上問出來 07/18 06:17
→ SRJ: 車商一句:"我們都照聯盟標準賣,安心啦~"大概就收工講價錢了 07/18 06:18
這個就是我認為最大的問題點
車商在玩各種文字遊戲
就算是CPO認證也是如此
整個台灣二手車商就是這麼黑
消費者在買車前一定都會把需求告知業務
業務多多少少都會知道這個客人要的是什麼
結果業務塞了一台明顯不太符合需求的車
然後叫你快點簽約,我有送你N年保固啦放心
然後出問題以後跟你說「我這個沒問題啊!合約上就是寫只保固這些」
試問:這樣對買家還有什麼保障嗎?
還是車版鄉民們都認同二手車商只要能賣車,什麼手段都是合理的?
甚至站在二手車商同一個角度說:
我賣給你一台二手車,沒有事故沒有泡水,更沒有調錶,也不是贓車
你已經該感謝我了,我就是良心二手車商
但問題在於,
二手車商藉故延後花錢更換耗材的時間
要消費者負擔車買回來以後還要花錢維修的風險
台灣二手車商就是非常畸形
我甚至看過合約上有寫明的東西
都能在交車前一天說沒有
一副反正你錢都付給我了,有種你去告我啊?的臉
當然啦,今天這案例實在是有點奇怪
買方急著把錢塞給業務,交車時明知有問題還是把車開走
但試問,像原PO這樣對車的認識只有油門剎車的消費者來說
今天車商用各種說法呼攏消費者
讓消費者覺得這些都小問題就把車開走或把錢付了
結果事後才發現問題比業者說的還要大
你們除了摸摸鼻子還能做什麼嗎?
還要跟著二手車商一個鼻孔出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