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上一篇各位網友前輩的意見反饋
後續自己持續做功課,有了一些發現
因為本人並非化工專業,就當作閒聊與分享討論
原先我以為VI值是決定機油黏度的關鍵
但查了其他更高番數的機油後,發現即使是40番50番的機油
其VI值大部分與30番的機油無顯著差異,都落在17x這個區間
這個結果顯然與「越高番數,黏度越高」這個邏輯相違背
重新仔細研讀VI值定義,才發現VI值指的是「黏度穩定性」,而非指黏度數據
於是我不禁思考,究竟怎樣才能從機油數據中判斷其黏度高低?
搜尋過程中,發現網路上有此一說「100度C下的黏度數據較有參考性」
於是我特別記錄了各番數機油的100度C的黏度數據
交叉比對後有了一些新的發現,分享如下:
番數 100度C黏度數值
0w20 8~9
5w30(A5認證) 9.5~10.5
5w30(A3認證) 10.5~11.5
5w30(C3認證) 11.5~12.5
5w40 12.5~15.5
這樣的數值分布也許是規範上的要求
但似乎才足以解釋「越高番數,黏度越高」這個邏輯
同時也符合部分網友推文所表示「用GT1 C3這支並無明顯耗油」的說法
因為同番數不同品牌的C3機油,黏度數值差異不到1,油耗差異無感很正常
我的車是非渦輪汽油車,手冊寫使用A3機油,0~10w 30~50番
既然用5w30 C3機油的油耗表現不好,可以改善的方式顯然是往更稀的方向走
去掉20番的選項後,也只剩5w30 A3->A5,直到找到舒適與油耗的平衡點為止
符合此兩條件的機油,目前市場上品項也不多,所幸還是有幾支可以買來試試
我打算下次選擇A3認證之中黏度數值較低的機油來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