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聯合報的報導倒是有簡媜非常幽默機智的一個註腳
她提到,作家的文字就如後院的豆莢,人人可摘
但作家的朗誦,卻如……,非常難得,想聽也聽不到
(對不起,喻依我忘了><,有人記得的話可以補充)
(以下討論內容已與標題無關,請見諒,板主若覺得偏離板旨,請刪)
嗯,這裡畢竟是簡大師的板,
我不喜歡搞得好像酸來酸去的,也不想太嚴肅
一下子搬出一套女性主義用詞更非上策
因為那些論述太耳熟能詳反而令人失去玩味其中深意的閒暇
我想了一想,倘若是慧黠無雙的簡媜本人,會怎麼回應呢?
她會不會眨眨眼,笑笑地對你說:
「那麼可不可以請你告訴我,一個年屆中年的女子要如何追求美,
如果眾人心目中的美女都鑄在同一個青春的模子裡?」
而我自己的作法,經過三思後,變得比較迂迴一點,
我想問原po一個問題,或許大家可以跟著一起想。
為什麼當我們看見黃春明和陳映真臉上的皺紋時,
我們會聯想到歲月的累積和經典的形成,
那刻痕甚至表彰著他們的德高望重。
但為什麼我們會如此無法接受簡媜和朱天文臉上的皺紋?
並只能視其為歲月的流逝,與年華的一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