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優新聞網 2018年1月13日 上午9:17
記者 溫子豪 報導
政府推動綠運輸,希望民眾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節能減碳又減少空汙。近日網路論壇有人
發問,認為台灣信用卡普及,為什麼不能直接刷信用卡乘車?事實上,主要原因有二,首
先是信用卡與電子票證的感應系統不同,以及須採電子錢包加快進出閘門速度。
台北捷運熙來人往,每日運送人次超過百萬人,使用悠遊卡、一卡通…等交通票證不到1
秒進出。其中,快速感應的技術是使用1994年出現的「MIFARE」,韓國在1996年首次應用
在交通運輸支付,悠遊卡則是於2002年中開始啟用。全世界包含北京城市卡、倫敦牡蠣卡
…等在內,有超過70%交通票證使用MIFARE系統,不用電池就能快速進行資料交換,讓旅
客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扣款。
然而,信用卡感應技術為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於萬事達
卡於2005年引進國內,推出PayPass支付方案,VISA也跟進啟動Paywave感應交易,JCB則
至2007年由聯邦銀行發行全球首張J/Speedy感應信用卡。
一般而言,信用卡感應交易時,須連結銀行與國際卡組織索取授權,再回傳至刷卡機完成
交易。儘管背後的交易流程只要1~3秒就能完成,但對於乘客量龐大的台北捷運而言,將
無法符合「0.4秒」扣款的標準。愛金卡就因扣款速度未達標,在開放公車使用的時程上
「卡」關,延到去(2017)年2月才正式開通。
至於,交通票證能「快、狠、準」的完成扣款,即是因採「電子錢包」模式,不論是自行
儲值或是信用卡自動加值,金額直接儲存於卡片上,交易時無須經由網路上傳資料及授權
,大幅縮短乘客通過閘門的時間,快速消化通勤巔峰期的大量人流。
目前,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等電信業者正在推廣手機電子票證,用戶可持NFC功
能的Android系統手機,至門市更換具MIFARE晶片的NFC SIM卡,透過電信業者開發的電子
錢包APP,就能下載悠遊卡、一卡通、icash2.0或HappyCash有錢卡,綁定指定信用卡還能
自動加值,手機瞬間化身為電子票證,更能進行行動支付。
http://www.cardu.com.tw/news/detail.php?3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