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pt.cc/46cq 「拔一個人 不如拔一條河」 紀錄片撼人心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台北報導】2013.09.18
導演楊力州執導的紀錄片「拔一條河」,最近在全台掀起一股暖流,片中高雄甲仙國小拔
河隊的努力、新移民媽媽的心情感動人心;楊力州眼看近來台灣籠罩在政爭陰霾,上周六
在影片映後座談中說,最近他好不容易回到家看了半個小時電視,發現全都在「拔一個人
」,他感嘆「與其『拔一個人』不如『拔一條河』,請各界多重視台灣偏鄉與新移民。」
台灣紀錄片今年秋季發燒,九月初「拔一條河」與以霧峰林家起落興衰為題材「阿罩霧風
雲」同檔上映;此外以罕見疾病患者的父親為主角的「一首搖滾上月球」以及空拍台灣的
「看見台灣」,都將在兩個月間接連推出。
「拔一條河」上映十天,票房達七百四十五萬,這兩天可望超越「牽阮的手」,成為台灣
影史第三賣座的紀錄片。
「拔一條河」因八八風災重建題材貼近台灣底層生活,對新移民的心境與故事的描繪,更
引發各界回響;但楊力州卻對主管新移民的政府相關單位無人聞問,感嘆說:「我都已經
做球給你們了,為什麼沒人接球?」
楊力州拍攝「拔一條河」初期,原本只想拍高雄甲仙地區的小朋友如何藉由組拔河隊,鼓
舞八八風災後的當地居民,但拍著拍著發現,當地幼稚園的小朋友中,每三人就有一人的
母親是新移民,於是著手研究相關議題,影片主軸也多了新移民媽媽。
楊力州為拍「拔一條河」在甲仙租屋住了一年,對此地在八八風災後的重建問題感觸很深
;他說,同樣歷經八八風災,甲仙以北的那瑪夏鄉有原民會幫忙、甲仙以南的美濃有客委
會協助,但甲仙是不「山」不「市」,既非山區又非城市,雖有許多新移民,卻倍受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