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 | 做好四項支持,遠離老年抑鬱!

作者: sunfish995 (理學)   2017-06-12 23:20:43
少年時,父母一直是我們敬畏與崇拜的對象。隨著歲月流逝,父母已經老去,他們曾經的英明、果斷、沉穩、博學可能都變得面目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其中有一部分人開始變得囉嗦、沉悶,要麼亂發脾氣、焦躁不安,似乎跟曾經那個強大無私的父母了劃不上等號了。
大多數子女以極大的耐心與包容心和隱忍的態度來對待父母的這種變化,似乎承擔了很大的委屈。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父母也許是生病了。
就在上個月初,我們小區里每天一到黃昏,就會聽見一陣哭泣聲。起先我誤以為是孩子在哭鬧,但次數多了,我細聽後才分辨出來,這是老年人的哭聲。
經過打聽後得知,這是一位獨孤老人,老伴在半年前去世,兒女又不在身邊,隻留下老人獨自住在空蕩蕩的房子里。老奶奶年近七十,原本老伴在的時候,兩人感情和諧,奶奶雖然內向但也精神矍鑠。可自從老爺爺突然病逝之後,老奶奶的精神就從此一蹶不振,不單單是白天長時間發呆,只要每日太陽西下,她就開始哭泣。
我聽熱心鄰居說起之後,就鄭重的告訴她:奶奶這樣的狀態和症狀,很有可能是抑鬱症,要和她的兒女聯系,引起足夠的重視,否則一個人在家很容易發生危險的。
何為老年抑鬱症?
老年期抑鬱症是一種嚴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心理疾病,發病年齡在60歲左右,以顯著而持久的抑鬱心境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礙疾病,其主要的臨床表現以情緒低落,活動能力減退以及思維遲緩為主要特征,病程持續至少2周,並由此導致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生活等方面出現效率低下和能力退弱等狀態。
這位老奶奶已經連續哭泣接近兩個月,鄰居還了解到她食欲較差,睡眠不佳,反應遲鈍等情況,而這些都符合抑鬱症的症狀特征。
引起老年抑鬱症的病因是什麼?
1.生物因素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造成老年人抑鬱的可能性生物因素包括中樞神經生化改變、大腦組織老化、遺傳因素等,基礎因素是機體的老化特別是腦細胞的老年退行性改變。隨著年齡的增長,中樞神經系統會發生各種生物化學及神經內分泌、神經遞質的變化,具體反映在外貌特征、各項生理指標、體力、腦力等方面。另外各項生理功能出現紊亂,如無名疼痛、容易疲勞、精力減退、嚴重失眠、近事容易忘記等對老年期抑鬱症的發病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2 .心理因素
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隨著機體的老化,精神狀態也會向老化發展,進而對軀體疾病及精神挫折的耐受能力日趨減退,心理防衛及心理適應能力下降。在此期間一旦遭遇如喪偶、喪子、離異、疾病等應激性事件,缺乏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心理活動很難維持平衡,從而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鄰居奶奶正是經曆了喪偶的重大創傷,才會引起一些列的生理和心理症狀。而在所有的生活應激事件中,喪偶對人的影響是排在創傷指數第一位的。
3.社會因素
第一個社會因素,是老年人普遍降低的自我效能感,尤其是對於一些過去在單位里是骨干或者領導的老年人,退休以後瞬間覺得價值感崩塌,內心無力感很強,有強烈的不被社會需要的感覺。
另一個因素是空巢老人現象,也是心理疾病的高危群體。民政部統計顯示,我國目前有1.69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其中有40%是不和子女一起生活的,這部分老年人就稱為“空巢老人”。與傳統農耕社會的老年人相比,空巢老人要忍受物質生活水平下降和精神文化生活貧乏的雙重痛苦,如果他們還經曆過喪偶之痛,那麼心理壓力就會增倍。
4 .疾病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各項生理功能隨之下降,許多慢性軀體疾病隨之而來,如中風、心髒病、高血壓、癌症、慢性疼痛、糖尿病、激素紊亂等,因為這些慢性疾病的不斷折磨而引起消極悲觀的情緒,也是引發抑鬱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綜合以上關於抑鬱症疾病的分析,我和鄰居阿姨聯系了奶奶的女兒,女兒原本一直忽略了母親的情緒和症狀,以為這只是暫時的情緒低落,時間長了會慢慢好轉。當我們提醒她,她的母親已經持續哭泣了2個多月的時候,她得到警示,而後決定將母親接到自己家里。
老年抑鬱症的治療手段有哪些?
家庭支持
家庭是人獲得安全感的重要來源,而患有心理或者精神疾病的人就更加需要家庭的陪伴和支持了。鄰居奶奶在喪偶之後,獨自生活了半年之久,這段過程足以將她過往的安全感消耗殆盡,也讓她的焦慮和憂傷在心里不斷累積,而不堪重負。
在了解到事情嚴重性以後,她的女兒第一時間將她接到了家里,並帶奶奶去精衛中心做了檢查,確診為輕度老年抑鬱症。在醫生的建議下,她每日安排了兩個小時高質量的陪伴時間,就是這兩個小時完全放下手頭的家務或者工作,全身心陪伴在母親身邊,讓母親感受到女兒溫暖的關懷和愛。
精神支持
現在大城市的老年人,大多有足夠支撐生活的退休金,是不必為經濟發愁的。而在滿足了經濟溫飽以外,老年人也有更高層級的精神需求,就是要獲得自我價值。
在退休之前,他們往往扮演著被社會需要,被單位需要,甚至被家庭需要的重要角色。而退休以後,他們的生活半徑突然縮小,如果沒有一個合理而充實的晚年生活安排的話,內心很快就會感到空虛和無助,甚至覺得自己不再重要。
鄰居奶奶過去是有工作的,退休以後,和老伴兩人還經常去附近的十字路口做交通協管誌願者,雖然沒有創造經濟收入,但獲得了社會價值,令兩個人都因此感到自豪和驕傲。
因此老奶奶的女兒決定,在奶奶恢複了食欲,睡眠好轉之後,領她去社區其他崗位做義工,讓她和老鄰居們活躍在一起,一來讓生活更充實,二來可以通過義工獲得生命的價值。
心理疏導
老年抑鬱症患者大多沒有特別貼心的溝通對象,他們從開始的不被理解和包容,進而認為自己不重要,而拒絕與外界溝通,因此家庭成員要主動配合醫院共同完成治療計劃,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
鄰居奶奶過去無人溝通陪伴,所以鬱鬱寡歡,心境低落。而今有女兒一家人的悉心照顧和陪伴,精神日漸有所好轉,雖然仍然少言寡語,但是已經願意和家人做簡單的交流。
藥物治療
中度或者重度抑鬱症患者,是必須配合藥物治療的。介於鄰居奶奶尚屬於輕度抑鬱症的範疇,所以醫生除了給她開了一些助眠的藥物之類,就沒有開具其他精神類的藥物。
目前鄰居奶奶已經在女兒家生活了一個多月,據她女兒傳達的消息,老人的精神已經有了明顯好轉,這與鄰居的及時發現以及女兒的有效陪伴分不開。
相關研究指出,21世紀抑鬱症將會影響10%~35%的老年人。老年抑鬱症發病率高,又極易被誤診或者忽略。
在這里要呼籲社會上每個年輕人,在打拚事業、照顧好自己小家庭的同時,不要忽略了家中父母以及老人的身心健康,如發現他們有持續情緒低落,少言,食欲減退,睡眠紊亂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去就醫,以免他們遭受抑鬱之苦。
老年人和其他年齡層一樣,需要陪伴、關愛和自我價值
原文網址
http://myhealth911.com/20170612_1066754.html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7-06-13 06:38:00
其實我在想年輕點的一代願不願意活下去都有點問題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及沒有希望,四不一沒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